当前位置:油腻书库>都市言情>执法办案理论知识> 第一章单选判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单选判断(2 / 2)

98.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A.食品有害物质残留B.食品添加剂C.食品变质D.食品污染

99.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人员有权进入()、采集样品、收集相关数据。A.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场所B.食品生产经营场所C.餐饮服务场所D.以上都对

100.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人员采集样品时()。—187—A.应当按照市场价格支付费用B.无需支付费用C.应当按照成本价格支付费用D.应当按照高于市场价格支付费用

(三)判断题(共100题)

1.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生产经营许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2.食品生产许可应当遵循依法、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则。()

3.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应当具备与所生产食品添加剂品种相适应的场所、生产设备或者设施、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204—

4.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决定予以受理的,应当出具受理通知书。()

5.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食品的风险程度对食品生产实施分类许可。()

6.大米加工过程中,除符合GB5749规定的水之外不得添加任何物质。()

7.按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大米产品的类别编号为0101。()

8.按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大米产品的品种明细中包含糙米。()

9.小麦粉生产的关键控制环节为:小麦的清理,研磨,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的添加。()

10.小麦粉灰分超标是小麦粉生产中容易出现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之一。()

11.食品生产企业的排水设施应满足产品生产的需要,并确保畅通、便于清洁维护,保证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及生产用水不被污染。()

12.对于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或关键控制环节,因涉及到商业秘密可以不制定操作规程。()

13.加工工艺中涉及菌种的选择、接种、制曲、发酵、培养等都应严格按工艺要求操作,注意温度、湿度的控制。()

14.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人员,应当每两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205—

15.采购的原料大豆或其他杂豆等农产品,如果供应商无法提供合格证明,则不允许采购。()

16.饲料用大豆粕属于其他豆制品。()

17.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及保健功能。生产经营者对其提供的标签、说明书的内容负责。()

18.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食品的风险程度对食品生产实施分类许可。()

19.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组织听证。听证期限不计算在行政许可审查期限之内。()

20.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由原发证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撤销许可,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21.申请食品生产许可,应当先行取得营业执照等合法主体资格。()

22.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由QS和1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23.冷冻饮品企业的冷却水的和生产用水的管道系统不需要区分。()

24.速冻食品属于冷冻食品。()

25.速冻调制食品(SB/T10379)的预包装产品标签除应符合GB7718和GB28050的规定,还应注明产品类别和生制品或熟制品。()

26.罐头食品有2个申证单元。()—206—

27.出厂检验项目与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项目应保持一致。()

28.啤酒中甲醛的限量标准是0.20mg/L。()

29.葡萄酒生产一般工艺流程为:葡萄原料→发酵→破碎(压榨)→分离→贮存→澄清处理→除菌→调配→灌装→成品。()

30.茶(类)饮料生产对于有后杀菌工艺的,灌装防护区可设在“准清洁作业区”,杀菌区可设在“一般作业区”。()

31.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市场销售以及有关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

3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食品的贮存和运输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

33.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34.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35.国家食品*****由国务院设立,其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36.申请材料的份数由市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根据监管工作需要确定,确保负责对申请人实施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掌握申请人申请许可的情况。()

37.申请人不得委托他人办理食品生产许可申请的。()

38.申请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生产许可,还应当提交与所生产食品相适应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及相应的备案文件。()

39.申请人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社会信用代码或营业执照注册号、住所等填写内容应当与营业执照一致,所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类别应当在营业执照载明的经营范围内,且营业执照在有效期限内。()

40.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及其周围环境平面图、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各功能区间布局平面图、工艺设备布局图无需按比例标注。()

41.许可机关发现申请人存在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应当及时通知声请人。()

42.申请材料经审查,按规定不需要现场核查的,应当按规定程序由许可机关作出许可决定。()

43.核查组由符合要求的核查人员组成,不得少于3人。核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由申请人指定。()

44.负责对申请人实施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派出机构应当派出监管人员作为观察员参加现场核查工作。观察员应当支持、配合并全程观察核查组的现场核查工作,并作为核查组成员,参与对申请人生产条件的评分及核查结论的判定。()

45.观察员对现场核查程序、过程、结果有异议的,可在现场核查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书面向许可机关报告。()

46.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其培训和考核。经考核不具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可暂时上岗。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随机进行监督抽查考核并公布考核情况。()—207—

47.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及保健功能。生产经营者对其提供的标签、说明书的内容负责。()

48.食品检验实行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负责制。食品检验报告应当加盖食品检验机构公章,并有检验人的签名或者盖章。食品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对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负责。()

49.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生产经营许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50.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应当具备与所生产食品添加剂品种相适应的场所、生产设备或者设施、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

51.出厂检验项目与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项目应保持一致。()

52.罐头食品加工车间内的包装容器任何时候都可以盛放其他物品。()

53.罐头食品有2个申证单元。()

54.罐头食品应为商业无菌、常温下能长期存放(保质期不少于6个月)。()

55.罐头食品的关键控制环节只有杀菌工序。()

56.《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57.生产企业厂房内应具有适宜的自然通风或人工通风措施,必要时应通过自然通风或机械设施有效控制生产环节的温度和湿度。()—208—

58.食品安全法适用于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

59.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与监测计划实质是一样的。()

60.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同一仓库内存放时,只要明确标识即可。()61.核查组应当召开末次会议,由核查组长宣布核查结论,组织核查人员及申请人在《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记录表》《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报告》上签署意见并签名、盖章。()

62.参加首、末次会议人员应当在《现场核查首末次会议签到表》上签到。()

63.在人员管理方面,核查申请人是否配备申请材料所列明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实验室技术人员。()

64.在人员管理方面,核查申请人是否建立生产相关岗位的培训及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65.实施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时,可以根据食品添加剂品种,按申请人生产食品添加剂所执行的食品安全标准核查试制食品添加剂检验合格报告。()

66.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会同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67.食品安全标准是非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可以制定其他食品强制性标准。()

68.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209—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可以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69.禁止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70.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其培训和考核。经考核不具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可暂时上岗。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随机进行监督抽查考核并公布考核情况。()

71.果蔬汁类及其饮料生产企业车间依其清洁度要求一般分为:一般作业区(以果蔬为原料的清洗区、水处理区、仓储区、外包装区等)、准清洁作业区(杀菌区、预包装清洗消毒区等)、清洁作业区(配料区、灌装防护区等)。()72.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果蔬汁类及其饮料产品,是指以水果和(或)蔬菜(包括可食的根、茎、叶、花、果实)或其浓缩汁(浆)为原料,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液体饮料,不包括果蔬汁(浆)低于6%的果味饮料。果蔬汁类及其饮料生产许可类别编号0604,包括:果蔬汁(浆)、浓缩果蔬汁(浆)、果蔬汁(浆)类饮料。()

73.婴辅食品清洁作业区的入口应设置二次更衣室,更衣室的空气洁净度应达到准清洁作业区的要求,更衣室对应不同洁净区两边的门应防止同时被开启。应设置阻拦式鞋柜、独立洁净服存放柜、洗手消毒设施等。()

74.茶(类)饮料生产对于有后杀菌工艺的,灌装防护区可设在“准清洁作业区”,杀菌区可设在“一般作业区”。()

75.茶(类)饮料生产用灌装和封盖(封口)都在无菌密闭—210—环境下进行的灌装设备,清洁作业区入口可不设置应设置二次更衣区。()

76.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食品的风险程度对食品生产实施分类许可。()

77.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组织听证。听证期限不计算在行政许可审查期限之内。()

78.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由原发证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撤销许可,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79.申请食品生产许可,应当先行取得营业执照等合法主体资格。()

80.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由QS和1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公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标准编号。()

82.企业可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及实际工艺配备生产设备,设备如采用其他材料,要使用不影响酒质量的涂料。()

83.企业须设置食品安全管理专员,具有食品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的。()

84.厂区绿化应与生产车间保持适当距离,植被应定期维护,以防止虫害的孳生。()

85.厂区不应选择有害废弃物以及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能有效清除的地址。()

86.罐头食品生产企业应当设有原辅材料库房、成品库、加—211—工车间、包装车间。有特殊贮藏要求的,还应设置冷库、常温库和解冻间。()

87.罐头产品的基本生产流程为:原辅材料处理-调配-杀菌及冷却-罐装-排气及密封。()

88.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以作为食品生产许可申请主体,以营业执照载明的主体名称作为申请人的名称。()

89.食品生产者外设仓库的日常监管,由食品生产者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负责。()

90.试制产品检验合格报告可以由申请人自行检验,或者委托有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出具。()

91.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及保健功能。生产经营者对其提供的标签、说明书的内容负责。()

92.食品检验实行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负责制。食品检验报告应当加盖食品检验机构公章,并有检验人的签名或者盖章。食品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对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负责。()

93.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并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94.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当对食品安全事故分级、事故处置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等作出规定。()

95.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的违法行为的处罚,—212—依照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具体管理办法执行。()

96.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实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对地市级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评议、考核。()

97.国家实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上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下一级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评议、考核。()

98.食品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按照章程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奖惩机制,提供食品安全信息、技术等服务,引导和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99.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依法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100.对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