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女生频道>换亲赚翻了!我嫁病秧子得诰命> 第104章 四兄弟的矛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4章 四兄弟的矛盾(1 / 1)

“大哥,二哥,三哥,你们都在啊。”</p>

秦明松尴尬地扯出一个笑,跟三人打起招呼。</p>

再看到站得最远的秦驰。</p>

秦驰一脸无奈,“小叔,我们担心阿奶,所以一直都在。”</p>

秦明松果然脸色变了变。</p>

在屋子里的秦老头暗暗觉得不好。</p>

秦老二是个混不吝的,阴阳怪气道:“老四,不是今日担心娘没有走开,还不知你一年要花销一百三十余两,连给人送个年礼,也要十两。”</p>

“呵呵,最可笑的,我们兄弟三个多花一文钱都要向爹娘报备,连我媳妇落胎去抓副药的银子,娘都说没有!”</p>

秦老三眼里闪过戾气。</p>

秦老二又是冷笑,“可不是,二郎和三郎一年二十两束修,还是大郎省吃俭用下来的。”</p>

省吃俭用的秦驰默了。</p>

不,真没到那个程度。</p>

“早知爹娘偏心,当儿子的无法指责,只是难免有些心寒。”</p>

秦老大直直看向出来的秦老头。</p>

秦老头自知不好了。</p>

秦明松先一步站出来,满脸愧疚地看向秦老大三人,再次深深作了一揖,语带诚恳道:</p>

“三位兄长这些年对明松的付出,明松谨记于心,日后若能出人头地,定会报答兄长的相护之恩。”</p>

又是这招!</p>

秦驰佩服小叔。</p>

这么快就做出了最妥善的反应。</p>

秦老头沉着老脸道:“老大,老二,老三,这些年家里对你们确实多有亏欠,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等四儿日后高中,再让他来提携家里人,咱们家一定会越过越好的,这是唯一可以改换门庭的法子,你们也不想一辈子都当泥腿子吧。”</p>

秦老大三个没有说话。</p>

连秦驰都没有多说一个字。</p>

姜还是老的辣,几句就让三兄弟不说话了。</p>

秦老头又背负着双手,“再有一年的时间。明年四儿要参加乡试,若是没有中举,家里便不会再供他读书了。”</p>

这话一出。</p>

秦明松隐藏于长袖的双拳紧握。</p>

倒是秦驰有些惊讶秦老头的决定。</p>

正是因为这个决定,让秦老大三兄弟压下了今日的不满,并没有彻底爆发开来,将这个家闹得分崩离析。</p>

若是宋锦在此就会残酷地告诉他们。</p>

待到秦明松日后高中,就是分家之日了。</p>

谈何提携家里兄长?</p>

不要做梦了!</p>

最多是允许兄长将田地挂靠在秦明松的名下,免去了每年的赋税,但是在徽州这个地界,本来就没有多少田地。</p>

光靠种田,根本养不活一家人。</p>

这点好处真的不大。</p>

……</p>

厨房里的小刘氏关注着这边的事儿。</p>

林氏用大米给宋绣熬粥,正好要出锅了,将粥都盛了出来。</p>

“三弟妹,你说那些老爷们都在说啥呢,一个个面色凝重的,好像有大事发生似的。”小刘氏在门口探头。</p>

还不忘回头跟林氏八卦。</p>

林氏低头说道:“二嫂,粥好了,你要端去四房吗?”</p>

“行吧,我这就端过去。”</p>

小刘氏回头走到灶台,“这四弟妹落个胎,这命都变好了,这段时候啥都不干,还要咱们轮流伺候着。”</p>

林氏默不作声,没有附和小刘氏的话。</p>

小刘氏却习惯了她的寡言少语,径直唠叨着,“我嫁入老秦家十几年了,也没见谁伺候过我一天。”</p>

一边说话,还一边用勺子,在粥里加了点盐进去。</p>

这才把粥端了出去。</p>

当小刘氏出来,经过院子看向正屋的门口,那几个老少爷们也散了。</p>

正好秦老二看到自家媳妇端吃的,要送去四房,索拉接过小刘氏手里的大碗,转而塞给了秦明松。</p>

“老四,自家的媳妇自己去伺候。”</p>

这话说完,秦老二就拉着小刘氏走了。</p>

小刘氏错愕了好一会儿。</p>

等回到了屋子里,这才往外面探头看了眼,“孩儿他爹,这是发生了啥事儿?他小叔得罪你了?”</p>

“这比得罪还严重。”</p>

秦老二肚子里正憋着一肚子火气。</p>

正想跟媳妇倾诉一番,可想到自家媳妇那个德行,若是得知家里所有的银子,都花到了老四的身上,还不是一点就炸?</p>

忍了忍就没说。</p>

不仅秦老二没有说。</p>

秦老大和秦老三都没有同媳妇说。</p>

这事儿说出来,碍于孝道也改变不了什么,只能是多个人憋屈。</p>

反倒秦驰回到屋子。</p>

将此事当成笑话,说给了宋锦听。</p>

这个还是秦驰知道宋锦手松,身上不缺这点银子,知道了也不会心堵。</p>

“小叔的脸色,那是一个精彩,还有祖父的。”秦驰难得眉目舒展,眼底深藏着幸灾乐祸之色。</p>

宋锦其实也不太清楚。</p>

去书院读书一年的花销,正常来说该是多少银子。</p>

正应该不太清楚,所以她问了。</p>

秦驰是个读书人,对此自然有所了然,“实话说,这读书要花销很大的,束修交的银子是其次,大头是笔墨纸砚和书籍上,一年怎么也要花上四五十两。”</p>

这四五十两还是节俭的。</p>

富家子弟用上好的笔墨纸砚,花销又会大上许多。</p>

秦驰心里估摸了一下秦明松有书城的花销,“小叔考中了秀才,其实没有必要非去府城读书,咱们黟县就有塔川书院和南湖书院。”</p>

徽州的紫阳书院名气很大。</p>

很多学子都想去紫阳求学。</p>

但那也是富贵子弟才承受得起花销,光是束修每年都要四十两。即便是如此,凭秦明松的才学,定是能拿到书院的补贴和食宿免费,一年下来节俭点儿,连一百两都不用。</p>

遇到需要购买的书籍。</p>

实则是可以跟同窗借了来抄的,这样可以节省下一大笔银子。</p>

按照秦驰的计算,秦明松的花费比起普通的学子,少说多出了五十两。</p>

不要说五十两不算多。</p>

宋锦出手就是几百上千两,但是在寻常的农家,五十两绝对算是一笔巨款。</p>

尤其这笔银子当中,还有李氏辛辛苦苦干绣活赚的,不然,秦驰也不会在父亲和两位叔叔跟前上眼药。</p>

秦驰眼底露出嘲讽,“我小叔此人呢,打小就没有替家人考虑过,跟你那个庶妹挺般配的。”</p>

“确实,二人挺般配的。”</p>

宋锦对此话深表赞同。</p>

闻言秦驰侧目瞥向身边眉眼温柔的女子,好半晌他心情愉悦地勾起了唇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