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玄幻奇幻>程雪羽文集> 迟子建三千世界银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迟子建三千世界银成(1 / 2)

大概没有比迟子建更适合做“雪”文章的人了。

她的先天优势在那儿。谁能如她一般生在雪乡,长在雪国,看着雪国的一荣一衰?漠北之河,绵绵长长;北极之光,夜半如昼;弥漫风雪,苍茫大地——这就是迟子建的故乡,中国最北端的土地漠河县北极村。

说到漠河,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遥远和冷。贯穿整个东北平原,踏过皑皑雪原,辽阔与冰天雪地是漠河的特征。曾有些年冬季,我站在漠河所属省份的南部,有心去漠河,但最终因缺乏勇气对漠河望而兴叹。冬季的黑龙江南部已寒冷异常,夜里在街上走多半个小时嘴巴冻得发木,舌头发短,漠河就更不敢想象。而在迟子建的眼里的雪是热的,是一壶烈酒。雪里赶着马拉的雪橇,上面有河里打来的鱼或地里长出地土豆、黄豆等农作物,在雪路上吆喝着,唱得热血沸腾人高兴。

大约十多年前冬季的一个下午,外面冰天雪地,屋内暖气如春,我在东北小城的图书馆内读到迟子建的北极童话;那天还读了林海音先生的城南旧事。已经忘却了初读时的情景,余留的感触是两文笔调上有些近似,都是孩子眼里的人事,隔着时空的距离温温地忧伤。城南旧事很好,只是乡下的孩子看城里总是隔着一层薄薄纱,远不如北极童话盈人。几年后,还是一个下午,我在北京肖家河的一个旧书摊侧,站着读完了迟子建的小说踏着行板的月光。一对分别在大庆与哈尔滨外打工的平凡夫妻,在休假时为了相聚奔波在两座城市之间,为了给对方惊喜,再三的阴差阳错没有遇上,俩人只是在火车交错的一瞬间看到了对方。小说很简单,故事却很温暖。

迟子建的作品就是这样,不借助于故事动人,而是气氛烘托,使笔下世界充满了温润——湿润的温暖,这是迟子建文学作品里一再显露的特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