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穿越历史>哈哈哈,大周> 第37章 宴会开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章 宴会开始(2 / 2)

赵普叹了口气:“我也知道这是满门抄斩的大罪啊!”

“可事到如今我们不得不推一把明公了!”

赵匡义还是担忧道:“兄长说了,后面还有幽州决战,他肯定会再立功劳的……”

赵普打断道:“衙内,你自己觉得可能吗?”

赵匡义愣了愣:“这是何意?什么叫不可能?”

赵普叹息道:“如今我大周已然收复了宁州、瀛州、莫州,接下来兵锋幽州!”

“可那幽州毕竟辽国的南京所在,必然重兵把守!”

“怎么会那么容易攻下?”

“我看过明公那里的军事情报,辽国二帐十二宫一府五京,常备军力至少在三十万人,其中契丹兵十五万人,奚兵约六万人,汉兵一万五千人,刺字兵不到一万人,乡兵、义兵约三万人!”

“除此之外,还有刘钧的汉国,至少也有三四万军队可以投入战斗。”

“若真的决战,刘钧必定全力出击,与辽国一起夹击大周!”

“这种情况下衙内觉得真的能赢吗?”

赵匡义愣了愣,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赵普继续道:“当然,如果能赢,我也相信以明公他的能力,定然能立大功,再进一步!”

“可如果输了,就算明公打得再好,又有什么用?”

“大周很有可能因此……”

他并没有将“灭亡”两个字说出口,而是转而说道:

“所以,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一定会有不少人反对陛下继续北伐,幽州决战未必会发生!”

“如果真是这种情况,明公他还有什么功劳?”

“反倒是梁王,目前为止,他出尽风头,可这段时间的所有事情,都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

“梁王就是在刻意针对明公!”

“更要命的是,明公结义的事情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你我都知道,若梁王真的在查这件事,若陛下得知这件事……”

“就算陛下之前再怎么信任明公,就算明公之前立下过多少功劳,陛下必定不会放过明公!”

“不进则退!”

“现在真的是最后的机会,不然等陛下回京,梁王正式成为太子,那梁王定会愈发肆无忌惮地针对明公!”

“梁王毕竟是陛下的儿子,明公怎可能斗得过梁王?”

“更何况梁王还是百年难得一见的神童……”

“届时,等待明公,等待衙内,等待在下,以及那些跟随明公的兄弟们的,都将是深渊……”

说到此,他深深看向赵匡义:

“我已经是赵家的人了,生死自然与你们一起,所以不得不为我们考量啊……”

赵匡义沉吟了片刻,目光仍旧有些犹豫:

“可那毕竟是陛下,是大周皇帝啊,万一事情败露,我们可就真的必死无疑……”

赵普冷笑一声:“衙内放心,在下已经办妥,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算败露也绝不会被人怀疑到我们身上……”

赵匡义担忧地打断道:“我还是不放心,要我说,与其对陛下动手,还不如对梁王动手!”

“他毕竟只有六岁,总还是比陛下更容易得手……”

赵普皱了皱眉,沉声道:“没用的!”

“以梁王如今在陛下心中的地位,若梁王先出事,陛下定会立即回京,不惜一切代价彻查此事!”

“纸终究包不住火,就算查不出是我们下的手,可万一查出明公他结义的事呢?”

“要知道,明公和我们是禁不起陛下不计代价的严查的!”

“而且还是那句话,梁王毕竟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神童,在我看来,他比陛下更难对付!”

“别忘了,他可是一直在针对明公,又怎会不防范?”

“相反,陛下目前还是很信任明公的!”

“所以,只有对陛下下手,明公和我们才能有活下去的机会!”

“到时候,对付梁王就更容易了……”

赵匡义再次沉吟了片刻,目光已然逐渐坚定,但还是忍不住担忧道:

“可兄长他若是知道了只怕……”

闻言,赵普捋着胡须,自信打断道:“这点衙内就不必担心了!”

“衙内何不好好想想,明公明知陛下的个性,却为何还要私自结交其他将领,甚至还要与那些人暗中结义?”

赵匡义挑了挑眉:“你是说……”

赵普笑着点点头,继续道:

“还是那句话,有些事我们做得,他做不得!”

“所以,我们必须推他一把……”

……

今日一整天,郭宗训不仅每一餐都亲自吩咐,还抢在郭荣食用前亲自尝一尝。

甚至让御医随时跟着自己与老爹郭荣。

隔一个时辰就让御医替老爹诊断一次。

以至于韩通本想带着姚内斌私下拜见他都被他暂时推延了。

因为今日毕竟就是历史上郭荣生病的时间点。

他必须如临大敌般防备一切导致老爹郭荣生病的可能性!

而重中之重就是今晚的宴席!

没记错的话,历史上,郭荣就是在宴席结束后突然生病的……

这一天,真的是郭宗训穿越过来后,觉得最漫长的一天!

傍晚,宴席终于开始。

郭宗训紧紧跟着郭荣的脚步,走进了行在的大厅之中。

他不知道历史上老爹郭荣到底是怎么生病的!

也不知道接下来的这场宴席会发生什么。

但他知道,今晚,绝对不能让老爹像历史上那样生病:

老爹啊老爹!

这么长时间对你的“严防死守”,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

说明:

关于柴荣生病的记载:

《新五代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柴荣生病的具体症状和病因,只是按照时间线记载了显德六年(959年)三月二十九日,柴荣北征契丹,之后在北伐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五月一日攻取瀛州后,本欲继续北伐的柴荣突然生病,且病情发展较快,只能下令撤军。

《资治通鉴》:该书同样没有详细描述柴荣生病的情况,仅在卷二九四世宗“显德六年六月”条记载了柴荣临终之际准备安排幕府旧僚王著为宰相,说“王著藩邸故人,朕若不起,当相之”,从侧面反映出柴荣此时已经病重。

《却扫编》:记载了柴荣返京途中,曾在澶州停留,“周世宗既定三关,遇疾而退,至澶渊迟留不行,虽宰辅近臣问疾者皆莫得见,中外汹惧”,说明柴荣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以至于宰辅近臣都无法见到他,引发了朝廷内外的恐慌。

《五代史补》:记载了柴荣北伐至一地名“病龙台”时,听闻地名后“愕然黯然”,当夜突发重病。虽为传说,但印证了其心理压力与突发疾病的关联。

此外,据一些资料记载,《旧五代史》中有关于柴荣“疹发于背,疮毒内攻”的记载,即柴荣可能是因为背部痈疽感染导致脓毒血症而生病,不过这一说法尚未得到完全证实。

后世也有一些民间野史和文学作品说是赵匡胤干的。

所以,柴荣到底是怎么生病的,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越是历史谜题,就越有想象空间,这何尝不是历史的魅力之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