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7章 非常不划算(1 / 2)

清末到民国。

中国这片土地上,一直是多灾多难的。

1894年,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鼠疫,随着疫情的蔓延,对上海都产生了较大的威胁,而在十几年后的1910年,在中国东北也爆发了一场死伤人员达60000多人的鼠疫。

这些经历都表明一个问题。

执政者不迅速建立防疫机构,采取有力措施,管控流动性,面对医疗手段无法解决的瘟疫难题,中国百姓只能等待死神的到来。

即便是清朝末期,不停被列强欺辱,局势摇摇欲坠,统治者面对恶性传染病,也不敢大意,将出现鼠疫病患道德协和医学院附属医院直接改造为防疫医院,又在北京成立京师防疫局。

防疫局成立一年后,清政府倒台,1914年,北京出现瘟热、白喉等传染性疾病。

北洋政府在内务部成立临时防疫处,但此机构只负责一些行政事务,并不对患者的病情有治疗作用,不久政府便索性将其改造为传染病医院,由政府出钱进行患者的收治工作。

在应对1918年山西大规模鼠疫的疫情中,防疫处完善成为政府管控和传染病医院两个部门。

南京国民政府北伐成功,北京改名北平,就传染病医院而言,虽其上级主管部门一换再换,其由于经费短缺也曾濒临破产倒闭,直到1934年卫生处接管医院之后情况才逐渐好转。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转变。

不管是传染病医院还是管控部门的人员,大部分都是吃着民国的俸禄。

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以后,不管是传染病研究和治疗的医生,还是学者,流落在华北的很少。

都有组织的转移了,转移到了西南。

未来撑起我党传染病防疫事业的李志中和姜恒明等人,虽然已经入党,1937年才大学毕业,目前还不知道在国统区哪个犄角旮旯。

接到江向阳求助的段宏巽,顿时有些头大。

不查不知道,一查才发现,

民国中央防疫处正在搬迁途中,武汉沦陷以后,从长沙带着设备,前往越南,通过滇越铁路,前往昆明。

即便是段家那么多故旧,好友,依然联络不上中央防疫处的专家。

最快的速度,给江向阳回电以后。

段宏巽跑到吴先生府邸,无力的吐槽。

“小鬼子太恶心了,简直没有人性,战场上打不过我们的人民军队,一边在华北囤积毒气弹,一边在胶东空投鼠疫病毒。”

怎么会这样?

这些天,抱着《大秦帝国》爱不释手的吴先生,本来心情很好。

这小说内涵丰富,情节曲折,故事精彩,作者也很传奇。

更映射中华民族在绝境时候的不屈,然后触底反弹。

听见这么一个消息,肺都气炸了。

小鬼子就是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民族。

鼠疫啊,至今没有特效药物,每一次爆发,都带走无数无辜者的生命。

“我还依稀记得,小时候,大人说起香港,广州那次爆发鼠疫,整个上海,都人心惶惶。二十多年前,东北爆发的那次鼠疫,甚至波及到了北京,八路军有没有针对性的应对办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