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穿越历史>帝秦设计师> 第197章 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7章 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2 / 2)

蒙恬再次听到李念说到“那位”,但他依旧不知道李念说的是谁,只是听李念的语气,定是一位在后世历史中地位极高的存在。

可这位究竟是哪个朝代的豪杰?

蒙恬很好奇,王翦、王贲等则感到惊异,又感到不服气,竟然说这位大唐太宗是“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置他们于何地?

更让王翦、王贲等惊讶的是始皇的态度,似乎默认了李念口中那位的评价。

这人是谁,陛下就这么认同了?

可李念并未给他们解释,而是解答了朱元璋是谁。

“朱元璋便是明洪武!”

听了李念解释后,始皇帝点了点头,原来是建立大明的洪武大帝,早就知道这位很厉害,没想到会这般厉害,仅次于大唐太宗。

李念接着道:“太宗参与的战役很多,在虎牢关战役中,他率领三千五百精兵在虎牢关击败窦建德的十万大军,迫使王世充投降,此战也被称为‘一战擒双王’。”

多少人打多少人?

三千五百精兵击破了十万大军?

就算是十万头猪,三千五百精兵想抓也要抓好久吧?

难道这位大唐太宗打的敌人不强?

李念道:“窦建德和王世充都是隋末群雄中实力较强者,虽王世充在那时元气已伤,但窦建德却还有实力,却被太宗一战击败。”

“这也成为一个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但此战役难以复现,对统兵之人要求太高。”

王翦这时出声提议:“公子可否为我等演示一番此战经过,让我等也可观摩推演一番?”

每个王朝更迭都必然会有诸多战役发生,要是能将这些战役复现,他们也可一观后世如何作战,大秦也可从中吸收经验教训。

李念道:“太宗此战胜的虽妙,然于大秦无多少学习意义,因为大唐太宗麾下之军仍是冷兵器军队,而现今大秦之军将热武器化。”

“热武器作战和冷兵器作战有极大不同,冷兵器时代的战役尽管也可作参考,但意义并无那么大!”

其实,不仅是意义不大,李念也不可能去做这事,始皇也不会允许。

简要讲讲后世历史还行,如果要将历史上的每场经典战役都复现出来让众人观摩推演,那得耗费他多少时间精力?

大秦还要不要改革,大秦的技术还要不要发展?

李念的时间和精力当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听了李念话后,王翦也反应过来,于今时蜕变的大秦而言,迫切需要学习推演的当是热兵器时代战法,或者说冷兵器向热兵器过渡这个时期的战法。

不是说冷兵器时代的战役不值得学习,即使冷兵器和热兵器有区别,但战术思想上也会有可取之处,但这些非大秦现在迫切所需。

王翦向李念致歉:“是老朽失言!”

李念笑道:“老将军身为领兵之将,想一观太宗如何赢得此战,实乃将之常情,李某理解。”

“在战场上,太宗常身先士卒,因而其麾下士卒常士气高昂,即使敌众我寡,也能赢得胜利。”

“然而,这种做法也极为危险,太宗在他皇陵中建了六匹战马的石雕,这六匹马都曾随他征战天下,史称‘昭陵六骏’,分别为‘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

“‘特勒骠’是太宗在宋金刚所骑。这一战中,‘特勒骠’载着太宗一天连打八次硬仗,交战数十次,后又追击宋金刚一昼夜急行二百多里,太宗两天水米未进,三天人没解甲,马没卸鞍,最终消灭了刘武周、宋金刚。”

“‘飒露紫’、‘什伐赤’、‘青骓’皆是太宗在武牢关大战中骑乘过的战马。史书记载太宗与王世充在洛阳邙山的一次交战中,‘飒露紫’前胸中了一箭,回到营地拔出胸前之箭后,因流血过多而死。”

“‘什伐赤’是‘飒露紫’死后,太宗换乘的一匹战马,他骑着这匹马身先士卒,冲杀于敌阵之前,‘什伐赤’身中五箭而亡。”

“‘青骓’则是继‘什伐赤’之后的战马,太宗骑着它率三千五百精锐骑兵冲击窦建德军阵,击败窦建德十万大军,‘青骓’也在此战中身中五箭。”

“‘拳毛騧’是武德四年,太宗受命出兵河北,平定窦建德旧部刘黑闼所骑战马,其身中九箭,战死于两军阵前。”

“‘白蹄乌’是武德元年,太宗与薛举之子薛仁杲在浅水原交战战时所承坐骑,在薛军溃退之时,太宗骑着衔尾追杀,一昼夜奔驰两百余里。”

众人都明白李念看似是在说马,实则是通过大唐太宗所骑这六匹战马的经历讲说大唐太宗的战争经历。

战马都经历如此凶险,骑乘它们的主人又会如何?

始皇帝突然想到了什么,眼中有些惊疑不定,他问道:“大唐太宗平定天下时年龄几何?”

听到始皇的话,其他人也反应过来。

大业十一年时,这位大唐太宗十七岁,而李渊是在大业十三年时起兵,也即是说大唐太宗在十九岁时开始征战天下。

而武德这个年号明显是唐的,应该不会与大业十三年相隔太远,武德元年很可能便是在大业十四年,隋帝杨广被杀的那年!

这让众人得出了一个很惊人的猜想:那位大唐太宗不会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便打败隋末各路群雄,将隋末乱世扫了个干净?

若真是如此,这位大唐太宗扫平天下时,他才多少岁,该有多年轻啊?

众人仿佛看到一位年轻的帝王在历史下游隔着岁月向他们看来。

他如此年轻,也是如此优秀,年少时便立下不世之功。

难怪那位对其的评价是“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这份评价没有丝毫夸大!

年少意气,雄姿英发。

始皇回想同样年龄时,他在干什么,他有什么功绩?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

他好像不如这位!

虽然始皇帝心里很不想承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