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宋九福这么大方,那他们要是开口问她借,是不是也能成?
一开始不抱多大希望的邻居们,忽然都觉得肩上的担子轻了一半。
而他们还在琢磨和观望时,就听见宋九福忽然用郑重的语气,大声说:
“各位乡亲父老!我今天去村民小组开会的时候,沈支书和谭队长明确说了,救济粮这几天就能下来!”
“但我想着,他们说的几天,具体是多少天,谁也料不定。”
“所以,我让孩子们匀出了一袋粮!谁家粮食紧张,就先从我家舀点回去!等救济粮下来了,再还我就行!”
邻居们激动得心潮澎湃。
说宋九福傻吧,她是真傻!
他们家这么大一家子人要养,
她还敢分粮食出来给其他人!
可细说起来,要不是有她这样的“傻”人,那他们还得继续饿肚子呢!
邻居们看向宋九福的眼神,愈发和善亲热起来。
“九福啊,那婶子真得向你家借两筒米……”
“大娘也要借三筒回去。”
“叔也借两竹筒的……”
宋九福一一答应了。
邻居们欢欢喜喜的各自跑回家拿盆来借米。
沈常存留了个心眼子,问了宋九福道:“妈,这么看,也有十几户人家来借粮呢。有些借三筒,有些借两筒,咱要不要记个数?”
宋九福小声回他说:“别写,写下来伤感情了。但记还得记,就你心里记着就行。回头他们来还的时候,你负责收。要是谁家少给了,你回头报给我听听。”
“好嘞妈!”
宋九福殷切的看着沈常存。
她感觉老二渐渐把脑力用在了正道上。
这是好事。
当夸。
宋九福捏着沈常存的手腕,问他:“你知道有哪几家人借了鸡蛋给老四去读大学不?”
沈常存点头。
“好,你知道就好。等他们将来还粮食的时候,你就说不用他们还了,让他们把粮食原样拿回去就行。”宋九福嘱咐道。
沈常存好奇追问:“妈,你的意思是,咱家就用这些粮食抵了鸡蛋?”
“不是。”宋九福纠正道:“鸡蛋,当初借了多少,将来就还多少。这些粮食,算是借鸡蛋的利息。鸡蛋易还,人情不易还,这么做是为了报恩。”
沈常存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道理他都懂,他就是觉得妈有点太大方了……
不像她之前事事细算的风格。
宋九福看出沈常存的心思,笑道:“咋的?觉得妈变了?”
沈常存讪笑,“嗯,是有点。”
“那你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宋九福耐心地问道。
沈常存想了想,双眼雪亮如星,回答道:“是好事!”
宋九福灿灿一笑,“那就行了。”
她记起前世,沈常存和他那群狐朋狗友出去混社会好几年,后来有年回家过年,手臂上就多了“义薄云天”四个刺青大字。
老二这孩子,看着是浑不吝,实际上就是太讲义气,江湖气太重。
从前他在家里感受不到这些,所以觉得新鲜,出去之后,凡事但求一个“义”字,所以后来才会为了哥们义气,参与械斗……
回想到这里,宋九福不禁在心里冷哼了一声。
江湖义气是吧?
行啊。
她也会!
哼,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不就是拿出大姐头的风范?
她演都得给老二演出来!
让这小子服服帖帖给她当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