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都市言情>我爹是嘉靖> 第645章 宅心仁厚的太子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5章 宅心仁厚的太子爷(1 / 2)

李春芳被晋为建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之后,他立刻就到了朱载坖这边谢恩。

朱载坖高高在上的坐在文华殿正殿之上那把近似与皇帝龙椅一个规制造型的龙椅上,俯瞰着前来谢恩拜见的李春芳。

李春芳进到殿内,他激动惶恐的心情难以自抑,推山倒海的就跪在了地上,头也磕在了金砖上,对着朱载坖大礼参拜:“臣建极殿大学士李春芳参见太子千岁!”

朱载坖嘴角露出一个微笑,微微抬手道:“李先生请起,孤要再过一段时间才是正式的太子储君。”

李春芳立刻回道:“殿下,圣上前番已经明诏要册封您,您现在就是太子。”

李春芳的回答和之前徐阶的回答是一样的。

可见,现在的朱载坖的太子名位,已经是所有人的共识,哪怕少了九月初九重阳日的正式册封,也不影响他现在被称为太子的事实。

“李先生当真是和徐阁老一样梗直啊。”

朱载坖笑了笑,从案几上拿起一盏茶轻啜一口,感叹了这么一声,却让李春芳心里忍不住一颤。

徐阶算什么东西?

他现在不过就是丧家之犬,阶下之囚。

太子竟然用他来类比自己,这是什么意思?

其实,朱载坖也没什么意思,就是随口一说罢了。

但有时候重要政治人物的随口一说,就是会很容易的引起多重想象。

而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事实,所以在很多时候,政治人物都很难像普通人一样,可以随心所欲的说话,可以和身边的人开开玩笑,讲讲笑话。

因为不管是他身边的人,还是能听到这些话的人,他们都会忍不住的多想,这句话玩笑,还有这个笑话,到底又有什么深意呢?

所以,现在李春芳就是这种心情。

朱载坖放下手中的茶盏,又看着神情紧张起来的李春芳,心里也忍不住微微一叹,也想到了李春芳紧张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刚刚自己的一句话。

朱载坖心里想着,作为至高无上的上位者是真的不容易啊,怪不得古人会用“孤家寡人”来形容君主。

朱载坖收回心思,也懒得再给李春芳解释什么。

因为朱载坖也清楚,有些事情越解释就会越描越黑,还不如直接一揭而过,说其他事情。

朱载坖道:“今日李先生来谢恩,孤代陛下接受了。接下来既然李先生为内阁首辅,自然也要转变好心态,做好本分的值内工作,不可再如从前做次辅之时,只看自己一方一面的东西了。”

李春芳听到朱载坖这话,也连忙一拜:“殿下教训的极是,臣会立刻转变心态,积极适应内阁首辅的差事。”

朱载坖嗯了一声,又看着李春芳道:“江南窝案现在已经告一段落了,徐阁老的儿子徐璠提供了不少的证词和证据,张居正和海瑞也在江南查到了不少的关联问题和与案情相关的其他案子。”

“这些本来都要交给刑部来处理的,但此事牵连甚多,而且还有前首辅徐阁老家的问题,刑部一个衙门肯定也做不了主,现在内阁现在由你担着,所以孤思来想去,还是将这件事交给你来办,最为稳妥。”

李春芳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在听到这件事,还由他来办的时候,依然还是忍不住的心头一紧。

不过,很快李春芳也摆正了姿态,毕竟自己也算是新官上任。

既然是新官上任,肯定也得有些新气象,要不然他还做什么内阁首辅?回家种地算了!

李春芳恭敬的对着朱载坖一拜,“臣遵旨。”

朱载坖又满意的看了一眼李春芳的态度,不愧是能在原来历史之中,夹在徐阶,高拱中间的内阁首辅。

不仅可以上顶徐阶,还能下压高拱数年。

就这份政治能力和操作,放眼大明历代以来的首辅,那手段和能力也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只可惜在原来的历史上,李春芳既无徐阶的名望,也无高拱受宠。

所以在他担任首辅的几年里,即便是有心做事,他很难像之后的高拱张居正那样出彩。

但是现在不同了,现在的他也能得到朱载坖的信任和支持,所以在此番接替徐阶出任内阁首辅之后,李春芳肯定也是能够绽放出不一样的政治风采,为他的政治生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朱载坖放下手中的茶盏,又从自己身前的桌案上,抽出一份奏疏:“李先生先看看这个,免得到时候责怪孤没有提前提醒你工作的难度。”

李春芳恭敬的起身到朱载坖身前,双手接过朱载坖递过来的奏疏,他展开一看其中的内容,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本来他都已经有心理预期了,但在看到这份奏疏里面牵扯到了人群和人数,以及他们之前的关系,还有他们在江南以及其他地方做出来的事情之时。

李春芳也忍不住要冒出冷汗了。

这实在是太多了,简直堪比当年洪武四大案,这要是都处理了,大明的官员都要少掉五分之一!

“这些.”

李春芳紧张的抬头看了朱载坖一眼,喉咙都忍不住有些发干。

朱载坖这个时候也没有将自己想好的处理方案告知李春芳,他先问了李春芳一声,“李先生以为该如何处置?”

李春芳紧张的擦擦汗,而后道:“按《大明律》,贪腐百两以上者当处斩刑,家产充公,家人流放.”

朱载坖呵呵一笑,“李先生说笑了,孤也不是第一次监国理政,也不是第一次处置这种事情。李先生当真以为《大明律》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吗?”

“而且,李先生也应该知道《大明律》已经有二百年多年未曾跟随实际的需要作过任何修订,洪武朝时候能按照《大明律》处置的问题,如今不见得也能如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