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章 三三制(2 / 2)

-组长:扮成「哭丧妇」靠近囚车,突然扯开丧服露出藏在胸前的「辣椒水」(玻璃瓶+辣椒粉),喷向日军面部。

-突击手:从街角冲出,用「伞柄钢尖」(改装雨伞)撬开车门,三人合力拖出被捕同志,分散逃入不同巷口(预先约定集合点)。

3.垂直空间作战

-高层建筑转移:

-利用晾衣绳、消防水管从三楼窗台滑降(模拟练习,用棉被铺地)。

-三人配合攀爬阳台:通信员先上二楼撑开遮阳棚,突击手托举组长踩肩登顶,形成「人梯三角」快速突破。

第三阶段:城市实战演练(第5天)

1.模拟任务:破坏日军「慰安所」布防图

-场景设定:

-情报显示某洋行地下室藏有军事地图,由2名伪军看守,夜间换岗间隙(23:00-23:15)警惕性最低。

-小组需在10分钟内:通信员剪断街角电线制造停电→组长用****(仿制品)开锁→突击手用强光手电筒闪瞎敌人(模拟致盲)→夺取地图并从厨房通风管道撤离。

2.危机应对考核

-突发情况:撤离时「被伪军识破身份」,考验:

-通信员是否能立即撕毁地图(提前碎纸练习),并将纸屑塞进下水道。

-组长是否果断启用「备用身份」(掏出伪造的「日军特务委任状」),以「误认自己人」为由蒙混过关。

-突击手是否保持沉默,假装「听不懂日语」,避免口音暴露。

3.复盘重点:

-强调城市战「三不原则」:不恋战、不暴露据点、不牵连平民,如演练中「为抢时间撞翻百姓菜筐」需扣分。

-奖励「最佳伪装组」:颁发「市民证」特制徽章(刻有「工」「学」「商」符号,象征工农学商联合抗战)。

四、城市战特殊注意事项

1.情报安全:

-禁止在电话亭、公共厕所等可能监听的场所交流机密,改用「垃圾暗号」:垃圾桶靠左=「危险」,靠右=「安全」。

-通信员传递情报时,需将纸条折成「燕子形」(非对称折叠),收信人需以同样折法回复,防止截获。

2.平民保护机制:

-制定「误伤应急预案」:若行动导致市民受伤,需由后勤组(另设)负责秘密救治,避免日伪借机报复。

-规定「非必要不使用火器」:优先用匕首、钢丝钳等无声武器,防止炮火波及居民区。

3.心理韧性建设:

-定期进行「闹市枪击模拟」:在商场、影院等人群密集处播放鞭炮声,训练队员保持表情自然,不慌乱逃窜。

-分享真实城市特工故事:如「上海孤军营八百壮士」中的地下支援者、北平「沈崇事件」中的学生情报网,强化「城市即战场」的信念。

五、历史真实性对照

1.武器与技术:

-仅使用1940年代城市常见物品(雨伞、发胶、自行车链条)改装武器,杜绝「现代黑科技」设定。

-爆破场景严格限定「***、撬棍、剪断钳」,参考《铁道游击队》中「土法炸火车」的真实操作。

2.女性角色逻辑:

-利用日伪「女性=无害」的刻板印象,设计「厨房大姐下毒」「舞女窃取情报」等符合当时社会认知的战术,避免「超英」式个人英雄主义。

-强调「地下工作为主,武装行动为辅」,如真实历史中东北抗联女战士「王一知」在哈尔滨以教师身份建立交通站。

此计划聚焦城市敌后战场的「暗战」特性,让女性自卫队以「市井身份」为保护色,在钢筋水泥间编织「无形的抵抗网络」,体现城市游击战的复杂性与智慧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