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无牙就非常符合这些,身躯出现的动作,是肌肉的条件反射。
不远处,将一切都看在眼中的丁白缨与卢婉宁两人,震动的心,都要直接跳出嗓子眼,久久不能够回神。
“走了!”
直到苏青的声音,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两人才从震动中醒转。
接下来,她们又看到指挥使,一脚踹起一旁的一块巨石,朝着魏无牙砸去。
一如既往的挫骨,一如既往的扬灰。
见状,两人相视一眼,不约而同的闪过一句话:如是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
一封封八百里加急的密信,如雪一般飞往京畿之地。
很快,京师三司六部的一些官员,都悄悄的走出家门,来到一处人迹罕至的庭院内。
十几道身影,聚集一堂。
其中一道身影,最为醒目,赫然是现任内阁首辅万安。
“阁老,对我们来说,福建发生的事情,问题非常严重。
这次锦衣卫指挥使苏青,敢建立市舶司,夺取我们从海商汲取的利益。
下一次,他敢直收取商税,敢朝我们士族的田地收税。
这样妄图骑在我们头顶的始作俑者,必须要坚决打击。
如今,要怎么做,我们都在等您一句话!”
大理寺右评事黄昭站了出来。
“的确,今日让五城,明日就要割十城。
舒平说的很好,一旦我们妥协,对方就会步步紧逼。
出手是一定的,而且不出手则已,一旦我们出手,那就必定保证要将苏青,给彻底的踩进泥沼中。
我有一个并不成熟的建议,想说与大家听听。”
舒平,是黄昭的字。
“阁老谦虚了,还请不吝赐教!”
户部左侍郎刘大夏一脸正色。
“赐教有点重了,只是建议。”
顿了一下,万安的声音再次响起:“我的计划,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我们要在民间散布,所谓的荡舟山群岛倭寇,其实就是苏青杀良冒功。
虽然,杀良冒功之事是冤枉他的,也经不住严查。
但是,福建距离京城数千里之遥,等到陛下派遣钦差到福建来回,就是一两个月以后了。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这两个月足够我们谋划。
第二,还是造谣。
只是这次造谣的关键不是他,是他的手下。
我们造谣,苏青御下不严,纵容手下军队,强抢民女。
我们还可以刻意找来一些,所谓的受害者,来京城大闹,闹得越凶越好。
第三步,也就是最后的绝杀。
文武百官为民请命,齐聚宫门前,要求惩治苏青。
我们可以忽悠一些真正义愤填膺的太学生,让他们来一招宫门撞柱而死。
如此一来,算是彻底的绝杀锦衣卫指挥使!”
好家伙!
这就是不成熟的建议。
那成熟的建议,应该恶毒到什么程度?
同时,不少官员内心,也是隐隐生出佩服:“难怪,人家可以成为首辅,心黑程度,绝对不是我等能够比拟的?”
众人又商谈了一些细节,约莫半刻钟后,大家各自离开。
未几,顺天府中,开始有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传播。
五天后,事情终于发酵到群情汹涌的阶段,万安开始他最后一步的算计。
这天,数十名朝中大臣,与京师国子监中的太学生一起出行,队伍浩浩汤汤,直奔皇宫的午门而去。
这样声势浩大的举动,还都是朝中高高在上的官员齐出,登时便引来了大量百姓的关注。
八卦之心,人皆有之。
得了消息后,众人甚是好奇发生了什么事情,纷纷跑来围观。
很快,在有心人的传播下,百官联合太学生,要去谏言天子,弹劾锦衣卫杀良冒功,纵容手下肆意妄为的消息传开。
“明明看到大明朝水师一来,舟山群岛的倭寇立刻就逃了。
锦衣卫苏青根本没有得到任何的首级,却是屠戮大明朝沿海渔民,杀良冒功,”
“他肆意放纵手下强抢民女的消息。”
“同时还有,他与民争利,硬生生的从大明地位低下的商人手中,收取大量的商税,与民争利,败坏朝廷的名声。”
……
这些天,掌控舆论的大明文人种种负面消息的轰炸下,不少知道来龙去脉的百姓,对苏青的感官不好。
如今,得知文武百官为民请命,他们也纷纷汇聚在宫门外。
皇宫深处,朱见深的随身内侍怀恩,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声音中充斥惊慌失措,断断续续道:“陛下,大事不好了!内阁首辅万安与数十位大臣,以及国子监之中的太学生,已经跪在在宫外。
扬言锦衣卫指挥使苏青收受贿赂、杀良冒功。盘剥商人,收取重税,与民争利,败坏陛下的名声。
请陛下问罪指挥使苏青。”
看过大明史的朱见深,非常清楚这些文官的秉性。
他们眼中利益至上,苏青能够让他们联合起来逼宫,必定戳住了他们的痛处,让他们急的跳脚。
同时,在万安的操控下,百官逼宫。
更是让他怀疑,四五年后,也就是成化二十三年,他的死可能存在猫腻。
心中如此想,朱见深的脸上,却是没有任何的变化:“怀恩,摆驾!”
发生如此重大的事情,西厂、东厂、六扇门、锦衣卫以及神侯府、护龙山庄都被惊动。
在这朱见深来到午门外前,他们便已经纷纷护持在陛下的身边。
守在午门外的的一众内侍,看到陛下到来,不禁暗暗松了一口气。
大明的天下,延续了宋代的体制。
一言蔽之,就是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如此一来,也造成朝中内阁的权力极大。
此时,在午门外的内侍,亦或者御林军眼中,这数十个大臣与国子监的太学生,看似弱不禁风,却是比之千军万马还要恐怖。
这些文官闹起来,一不小心将他们给打死了。
那他们才是真的死了。
与此同时,看到跪在眼前的众官员,朱见深就倒吸一口凉气。
五成,至少有五成的朝廷高官,都出现在这里。
他们不会平白无故一起出现,必定存在着利益勾连。
“一旦他们联手蒙蔽圣听,我虽然不至于成为一个瞎子。
但是,许多东西顶多看到片面,就会被他们误导。
而锦衣卫苏青能够令百官感觉到不安,那正说明他不可或缺。
我更应该重用。”
心中有了想法,朱见深却是不动声色:“诸位爱卿,尔等不去处理各司事物,却是聚众于宫门之外,是何道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