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好奇。
“这件事情牵扯的有点多。有点棘手!”
“棘手?怎么回事?”
已经见证他一箭将窥道的慕容氏老祖给射爆,得知的消息依旧让丁白缨感觉到棘手,足见不简单。
“首先,王兆兴将神武大炮安全送到了卫所。
结果风枭宁却说,倭寇得到了神武大炮,很有可能福建卫所有人与倭寇勾结。
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最关键的,造反还牵扯到宁王。
这宁王为了成事,不择手段。
他做出承诺,只要江南豪族支持他隔江而治。
一旦新朝建立。
对外,允许江南豪族开海禁,掺和到丝绸、茶叶以及瓷器的外销。
承认这些江南豪族暗中支持的走私海商合法化。
对内,允许盐铁私营。
允许改稻为桑,允许大面积种植黄叶。
如此承诺,得到了大量江南豪族、闽商、浙商以及徽商的支持。”
大明的确存在海禁,却没有闭关锁国。
只是禁止民间私自出海和贸易,如禁止建造双桅船、限制渔民活动等。
但官方仍保留市舶司管理朝贡贸易。
丝绸外销有三大织造局。
茶叶有茶运司。
无论是丝绸,还是茶叶,亦或者瓷器都有海量的利益。
就拿丝绸来说,每一匹生丝,在南洋诸国可以卖到三十两。
要知道,大明朝一家百姓辛辛苦苦一年,才能够得到三五两银子,一匹生丝三十两。
可以看到,其中蕴含多么不可思议的利益。
有了利益,就会有人如同跗骨之蛆。
江南豪族对这些利益觊觎,才会暗中化为海商走私。
宁王开出如此丰厚的条件,自然引得众多江南豪族的支持。
“可以说,现在的江南,已经被宁王利用利益,形成一个巨大的关系网。
他要是造反,再得到元蒙与倭寇的支持。
还真的有可能分裂江南,划江而治。”
乍一听,这宁王与豪族的交易,似乎还不错,能够增加收入。
苏青却是看到其中隐藏的灾难。
商人趋利。
资本论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好。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为了利益,商人会毫无人性。
他们看到丝绸外销、种植黄叶带来的大量财富,会大面积的进行改稻为桑以及种植黄叶。
长此以往,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越来越多的地方,种植黄叶与桑叶养蚕,那种植粮食的田地越来越少。
渐渐的会造成朝廷预备粮不足。
丰年还行?
灾年呢?
大明朝廷通过预备仓、常平仓等制度调控粮价,灾年可以开仓赈济。
如若没人种田了,丰年都留不下粮食,灾年如何赈灾?
没有大量预备粮存在,朝廷连稳定粮价都做不到。
那粮食会涨到什么程度?
普通百姓哪里有钱,买高价的粮食?
脑海中念头快速转动,苏青才明白,丁白缨感觉到棘手的缘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