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都市言情>文娱:1990> 第26章 人情世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章 人情世故(1 / 2)

果然在最后关头,津门文学还是出手了。

估计是听说张延平时对影视圈比较感兴趣,所以张绍梅才祭出这一招——当然,就算对影视圈不感兴趣的,也没几个作者能拒绝将作品影视化的诱惑。

虽然张绍梅只是说让张延去试一试,并没有打包票说一定能选上。

但作为津门文学杂志社的掌舵人、作协书记处常务书记,张绍梅在津门文化口拥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只要张延的剧本不拉跨,在他的力挺之下不说是保送,起码也是个种子选手。

而这次张绍梅也没藏着掖着,在抛出‘电视剧编剧’的诱饵之后,他直接开出了条件:张延的工作关系调到津门文学,《红楼名侦探》由津门文学出版社进行出版,稿酬可以选择一次性买断或者拿3.5%的版税。

而听到最后的版税比例,张延就暗暗松了一口气。

自从9月7日,国家放开版税合同限制后,市面上作家能拿到的版税基本在2%到5%之间,只有极少数著名畅销书作家能达到6%——比如王硕。

3.5%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和时代文艺出版社开出的条件差不多,比中国青年出版社要高一点。

虽然时代文艺出版社那边,大概率还能再往上谈一谈,但考虑到附加条件,张延还是更倾向于津门文学这边。

于是便道:“这毕竟是大事,我想先回家跟父母商量一下。”

张绍梅闻言就笑了起来,上次张延可没说要回家跟父母商量。

“应该的。”

他笑着起身道:“你抓紧时间把加入津门作协的申请书交给我,想要推荐剧本,还是以作协的名义更合适。”

张延含糊的应了,然后就被张绍梅的秘书送出了办公室。

那秘书一直把张延送到楼梯口,回来后却是几次欲言又止。

正在阅读文件的张绍梅,头也不抬的道:“有什么想说的就讲出来,不要憋着。”

“社长。”

秘书这才小心翼翼的问:“您对张延是不是太优待了,虽然他写的小说确实挺畅销,但那毕竟是通俗文学,我担心社里会有人……”

“会有人怎么样?”

见秘书吞吞吐吐不敢往下说,张绍梅直接揭晓了答案:“说我搞乡党那一套,说我徇私舞弊?”

通俗文学在圈内一向不受重视,即便张延的小说大获成功,很多人依旧觉得他上不了台面。

所以事情一旦传出去,肯定会有人拿拉帮结派、徇私舞弊说事儿。

“您既然都知道,那为什么还要……”

秘书满脸的不解,乡党之间互帮互助是人之常情,但也要看值不值得,这又是推荐加入作协、又是给出相对较高的分成、还要搭人情把张延的剧本推荐给电视台。

这怎么看都有些过头了。

要不是对张绍梅的家庭情况比较了解,秘书都要怀疑双方是不是有亲属关系了。

张绍梅放下手里的文件,反问道:“1984年出台的自负盈亏政策,你还记得吗?”

“当然记得。”

秘书疑惑道:“但后来不是不了了之了吗?”

张绍梅摇头道:“现在国家财政负担越来越大,迟早还是要走到这一步的——我这个社长要做的,就是提前做好应对冲击的准备。

而且我看重张延,也不只是因为他能给杂志社创收,这个小伙子虽然年轻,但眼光却很长远、很独到,培养好了是个能独当一面的人才。

所以我才希望能为杂志社留住他,就算最后留不住,至少也能留下一段香火情。”

…………

如果张延能听到张绍梅这番话,估计会感到相当惊讶,因为他总共也没和张绍梅见过几面,也就是那次家宴聊的比较多、比较杂。

回到旅馆后,张延就开始跟家里联系,这个点筒子楼里肯定没人,所以他把电话直接打到了恒江日报编辑部。

“什么?!你要被调到津门文学杂志社了?!好好好,我们晚上等你回来!”

听着电话那头夸张的大嗓门,张延忍不住有些好笑,难怪父母能凑成一家呢,在喜欢晒娃这件事上,真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本来不用这么急着回家的,但今天是星期六,张延想着也有阵子没见过妹妹了,所以就买了中午一点的车票。

再次品尝了五个多小时的闷罐摇摇乐,张延忽然萌生了考驾照的想法,虽然现在他还买不起车,但提前学一学也没什么坏处。

毕竟已经入冬了,到恒江汽车站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

张延借着公共汽车的灯光,找到父母身边,这才发现妹妹张芳也来了。

“哥、哥!”

张芳激动的凑到哥哥身边,扯着张延的袖子问:“你的小说打算出版多少册啊?!”

“还不清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