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毒士贾诩为李昭献上“养猪杀猪”之策,李昭初提亲蔡府
此时,大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李昭的身上,就连天子刘宏都看向了李昭。
并州能够在短时间内清扫外族,那是李昭之功。
再加上李昭如今还是并州最高长官的身份。
世家大族欲想瓜分并州诸郡,还真是需要征求一下李昭的意见。
不过,不论是袁逢、曹嵩等一众公卿虽然面上征询李昭意见,但是,心中也不以为然。
就算是李昭不愿意,便以为他们这些公卿百官就推动不下去了吗?
在文武百官以及刘宏注视下,李昭深吸一口气,心中虽然颇为不满,但是李昭脸上却是不动声色,反而想到了贾诩给自己留的后手。
不错,贾诩确实提前给了李昭准备了应对措施。
毕竟,这并不难猜到,大汉各大顶级世家豪族,谁都不会愿意看李氏吞下那么一块大蛋糕。
因此,李昭也是有一定的准备。
想要占李氏的便宜,并没有那么容易。
贪婪,是要付出代价的。
迎着众人目光,李昭深吸一口气,对刘宏郑重拱手道:
“陛下圣明,并州九郡外患初平,千里荒芜。末将亦是赞同若欲固边陲、兴农耕,非广纳流民、速垦荒田不可。”
“当然,若国库空虚,难支应钱粮,引各大世家大族入各郡县分割土地,纳流民垦荒田,在末将看来,其实也未尝不可。”
“但是,末将有几点请求需要禀奏陛下,还请陛下同意!”
李昭一张口就是“陛下圣明”,并一副赞同各大世家大族入并州各郡分割土地的样子,顿时令朝堂上各大世家大族官员即是感觉意外,脸上又是露出一脸激动、开心的表情。
不过,杨赐、袁逢、曹嵩、张温等公卿心中虽喜,却是注意到了李昭说的关键,这让他们眼中不由浮现一抹惊疑。
李昭还有几点请求需要禀奏刘宏,请刘宏同意?
龙椅上,刘宏也是有些意外李昭竟然如此好说话。竟然真的同意各大家族入并州各郡分割开垦土地了。
不过,这也让刘宏对李昭有些歉疚。
虽然李昭清洗并州的外族,收回了郡县,是为大汉收回国土,也是李昭这个卫将军应该做的。
但是,毕竟李氏出兵出力了,还表现颇为勇猛,真是出了不小力气,可谓费尽心思。
这个时候朝廷却引各大世家大族入并州九郡瓜分果实,无异于有些对不住李氏。
不过,刘宏心中虽然对不住李昭,但是他为大汉皇帝,却也不得不这么推动。
“卫将军有什么意见尽可提出来,你有并州刺史之权,并且镇守并州,朕自是对你的意见慎重思虑!”刘宏笑着对李昭说道。
李昭闻言,倒是也不客气了,满朝文武都开始瓜分李氏核心利益了,就连站在刘宏身边的张让、赵忠都一副兴奋的表情,无异于也要参与进来。他不可能坐等这群人割肉,他什么都不做。
李昭拱手,道:
“陛下,末将以为,第一点,不应该限任何身份的力量进入并州各郡县分割土地,纳流民垦荒田。”
“如朝堂公卿可以让家族子弟前往并州各郡县分割、开垦土地,地方世家大族可以,宫中的常侍们也当可以让家族亲戚入并州割地开垦,乃至各地的豪商、商贾也应该被允许入并州割地垦田。”
“末将所求,乃是公平公正竞争,让大汉各方力量皆可以助并州更好开垦土地,收获粮食。而若仅仅只有世家大族有资格入并州割地的话,朝堂公卿若是凭借手中权力在并州各郡大规模圈地,却不作为,岂不违背了开垦并州空地的初衷?”
李昭说出第一点要求,让朝堂文武公卿面色一黑,在刘宏身边的十常侍们脸上顿时就露出了浓郁的笑容。
张让直接赞道:“陛下,武睿侯所言甚是,既然是为了开垦并州空地,岂能仅有世家大族割地,奴婢也以为当不限身份,不限权势,有能力者皆可参与进去,助并州快些恢复土地耕种!”
刘宏闻言,看了一眼面色有些不太好看的文武公卿,直接点头道:
“这一点不错,朕同意了!”
刘宏一锤定音,几乎没有什么犹豫。
世家大族圈地兼并土地,他早不爽了。但是,这次朝廷还没有余力开发并州各郡,只能求助于世家大族,不过,若是可以限制一下世家大族,刘宏自然愿意,并不抗拒。
李昭不顾世家大族官员脸色不好,继续拱手道:
“其二,许世家、大族、豪商们“限时垦荒之权”。”
“凡世家大族愿迁流民入并州者,可划拨荒地,许其十五年内免赋税,所垦之田暂归其代管,以充安民之资。然十五年期满后,田亩需依《汉律》重归朝廷造册,按“边郡轻赋”之制纳粮。”
“末将此举,是想给各大世家,各大豪族认真开垦土地之动力!”
李昭第二点要求话音落下,朝堂公卿本来阴沉的脸色顿时消散,脸上皆露出了亢奋之色。
免税十五年啊!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利,在大汉这个农业为重的国家十五年免税,绝对是巨大蛋糕,尤其是他们若是割下良田千倾,那这十五年省下的税收无疑是巨大的。
这是个重大的好消息。
杨赐、袁逢、曹嵩、张温等公卿以及张让、赵忠等人纷纷跳出来,纷纷表示赞同,直言李昭说的有道理。
刘宏皱眉,虽然心疼,但是,看着满朝文武乃至近臣张让、赵忠都纷纷支持了,却也勉强点头了。
李昭并不看刘宏割肉般的心疼表情,再次拱手道:
“其三,末将请求设“分区开发之制”,并州九郡可分出雁门、云中这两郡地势险要之地列为“军屯区”,由边军驻守垦殖。其余郡县划为“民垦区”,允世家、大族、豪商各方割地、开垦。”
“雁门郡乃边疆重镇,尤其雁门关两山对峙如门,仅容雁群穿行,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乃是扼守南北唯一通道,一旦失守,游牧骑兵可直扑太原,威胁中原。”
“而云中郡,地处河套平原东北,控扼阴山南麓要道。此处是草原诸族南下中原的跳板,汉军若失云中郡,则河套门户洞开,匈奴可沿黄河东进威胁长安。卫青大将军曾在此大破匈奴,收复河南地,也是重要之处。”
“末将认为,并州仍是边疆,不论是应对夏胡族,还是鲜卑各族,大汉仍然需要屯兵。但是国库空虚,不能充裕支持边疆募集足够多的大军。因此,末将建议把雁门、云中两郡地势险要之地为“军屯区”,如此并州边军当不像朝廷寻求钱粮,自给自足。“军屯区”与“民垦区”既可保边塞无虞,亦能借豪族之力速填荒郡。”
李昭再次丢下一计重弹。
那就是直接要了并州地势险要与咽喉要道之地的雁门郡与云中郡两郡之地,作为军屯区。
其他各郡,哪怕是水草丰美之郡,如五原郡,李昭都可以让这些世家大族引流民去开发。但是,这雁门郡与云中郡他李昭却是要牢牢掌握在手中,发展李氏的兵力,直接以军屯之名让天子与百官封口。
李昭此话一出,朝臣们震动。
袁逢立即想要站出来说话。
不过,李昭却是没有停下,继续说着自己下一点要求。
“其四,立“垦荒考核之法”。”
“凡领田之世家、大族、豪商,末将兼有并州刺史之权可考察带来的流民数量,带来的农具多少,以及带来种子数量等等,以此才让他们领取相应的土地数量,依照先到者先领,能带来多少流民、农具以及种子便可以领多少亩土地得开垦资格,如此登记造册。”
“而若是第一年未开垦出领取土地亩数,朝廷有权收回荒地,再另择贤能。此举可防豪族、大族、豪商圈地而不耕,误国误民。”
哗!
李昭这第四点要求一出,世家官员更是哗然一片,如此是逼着他们快速调离人力物力去并州啊,若是他们不快些行动,那肥沃土地良田便可能被别人占据啊。
李昭继续大声道:
“其五,末将认为,不论是俘获的外族奴隶,还是后面朝廷军队击败黄巾俘获的俘虏,其实皆可以化作劳力发配并州,把他们变成开垦荒地的劳力,让他们一辈子耕种,以偿造反之罪,如此可极大增快并州土地开垦速度。”
“臣叩请陛下,并州乃大汉北疆门户,今外族新退,百废待兴。若放任荒芜,恐鲜卑再犯;若急垦速殖,则可化边塞为粮仓。借世家、大族、商贾、黄巾俘虏之力以实边郡,乃事半功倍之举。况十五年之期转瞬即逝,届时田归朝廷、民入户籍,边军亦成建制,此万世之基也!”
大殿内,李昭不管不顾,一连禀奏五点要求,把贾诩给他准备的后手给禀奏了出来。
贾诩确实有考虑到朝廷要收回并州各郡县的情况,同样贾诩也考虑过世家大族贪婪嘴脸。
因此贾诩给了李昭一整套的埋雷,埋大雷的方案。
怎么埋雷了?
首先是“十五年免赋”陷阱:
世家、大族、商贾需自筹钱粮安置流民、修建水利,前期投入极大。
但是,十五年内长远的免税,却足以令世家、大族、商贾趋之若鹜,圈地割地。
然后,“分区开发”埋雷:
将战略要地划为军屯区,杜绝世家、大族控制险要,同时李氏牢牢掌握着这两处地势险要之地以及军队,其他郡县开发的再好,那在李氏眼中也就是砧板上的肉,随时可以剁。
其次是“考核之法以及不限制身份皆可去并州割地”:
此二举可以短时间内,督促着,引得各大世家豪族,纷纷调动人力物力投入并州各郡县开垦。
最后,对刘宏强调“十五年后田归朝廷”是加强皇权,暗示世家、大族也只是临时开垦并州的工具。
对世家鼓吹“免税暴利”,利用其贪婪心态忽略风险。
至于黄巾俘虏发配并州,那就更妙了。
一方面黄巾俘虏可以提供人力,另外一方面,黄巾俘虏这可是不稳定因素啊。
甚至黄巾俘虏都可以成为李氏割这些瓜分并州的各大世家、大族的锋利大刀。
此五点,可引世家为短期利益争相入局,却不知已踏入李昭“养猪杀猪”之局。待并州开发稳固,便是李氏杀猪,挥舞屠刀之时。
大殿内文武公卿们皆是有些骚动,却是被李昭的五点要求给惊到了。
第一点,不限任何势力、身份进入并州各郡县分割土地,纳流民,垦荒田。
第二点,许世家、大族、豪商们“十五年垦荒之权”。
第三点,设“分区开发之制”,“军屯区”,由边军驻守雁门、云中二郡垦殖,其余郡县划为“民垦区”,由各方瓜分,军屯可保边塞无虞,亦能借豪族之力速填荒郡。
第四点,立“垦荒考核之法”,可防豪族、大族、豪商圈地而不耕,误国误民。
第五点,把俘虏的黄巾俘虏,发配并州,打为开垦荒地的劳力,增快并州土地开垦速度。
不得不说,坐在龙椅上的刘宏,听着李昭献上的五点建议,都是感觉到了浓浓的惊艳。
刘宏第一次对李昭有如此才智刮目相待。
因为若如此实行,无疑是可以让并州在短时间内焕发活力,快速变成产出粮食的一州,荒废的各郡县并重回大汉秩序。
可以自行供养军队,还可以让并州土地得到开发,只要十五年后,并州便又可以成为大汉的又一块纳税之地。
不过,越是想到十五年后,并州才可以为大汉纳税,刘宏越是感觉心疼。
而随着李昭话音落下,大殿内却是躁动一片了,一众公卿们或是皱眉,或是一双眼睛瞪着李昭,显然,对于李昭提出的对世家大族限制条件,让他们很是不满。
刘宏倒也不急着说话。
这件事情,其实主要还在世家大族公卿身上,毕竟,就算是开发并州,也是这些人出钱出力出粮,所以,刘宏也是乐得看李昭开出这些条件。
因为,刘宏发现这些条件,可以限制世家、大族,对朝廷很有好处。
太尉杨赐率先站出来,开口,对李昭皱眉道:
“其他老夫不说。但是,武睿侯,黄巾军如今造反正在如火如荼,攻城破郡,现在谈论俘虏会不会太早了?而且,黄巾士卒手上哪一个没有沾染宗亲,世家、大族、官吏的鲜血?就算是俘虏了,岂能这么饶恕?”
显然,杨赐作为世家代表,自然要替世家大族说话,对黄巾的仇恨还是颇大的。其他李昭说的几点,杨赐不好反驳,但是黄巾俘虏,这个事情却是先提了出来。
李昭听着杨赐的话,倒是早有准备,说道:
“那太尉可知道并州才多少人口?而同样与并州同为边疆的幽州又有多少人口?”
“此时并州人口不过五十万左右,但是幽州却有两百五十万左右的人口。并州人口仅是幽州的零头,差了足足两百万!”
“并且,就算是幽州人口,与中原大州如荆州六百多万人口、以及冀州五百八十万人口也是天差地别。幽州、并州地处边疆不比中原,但是本侯仍然以为,幽州或是并州只要少了外患,也能养个四百多万人口!”
“如此一算,并州人口的差额可想是多么大,并州创造粮食与财富的潜力又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