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让你不认真,一周前的第二版预告片里的歌就是《岁月神偷》,明显寓意着分手。”
“再说了,这才叫真实嘛,我表姐和她初恋就是考研时分的,现在那男的在陆家嘴上班,娶了行长女儿。”
“……”
“日本的上班族也太惨了,一周六天班,早九点到晚九点。”
“正常,我有一个堂哥在日本上班,通宵赶末班车才是常态,小日子的加班文化,太踏马变态了。”
“……”
“沈良写的歌真好,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这句出来,我汗毛都竖了起来。”
“那首慢慢喜欢你也不错啊,不愧是北电才子。”
……
“我才发现,刘晔原来那么帅。”
“女主角深田恭子也很漂亮好不。”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沈良会拍呢?我听说范彬彬现在的形象就是他设计的,多时髦。”
“我知道是为什么,沈良以前是美术生,审美肯定在线。”
“……”
大部分影迷都忘了什么‘骗’的事,或是讨论剧情,或是讨论人物,或是讨论。
走出电影院,吴迪看了眼时间。
才十一点多。
还是去公司加班……蹭网吧。
少顷,来到公司,吴迪跟同样蹭网的同事打了个招呼,然后便打开电脑。
登上天涯,点开【娱乐八卦】板块。
关于《束》的讨论,直接刷屏了。
【压死爱情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现实】
【呜呜呜,太好哭了,明明是个日本故事,我怎么感觉看的很堵】
【哈哈,后面虽然虐了一点,但前面还是很甜的,真想遇到一个跟我完全合拍的人】
【出租屋窗帘透光那幕绝了!两人睫毛都在发光!沈良是光影魔术师吧!】
【完了!看完之后我恋爱了,刘晔的笑容太温柔!】
【……】
看了几眼,吴迪也噼里啪啦写了一篇两百来字的稿子。
好评,发送!
这边,吴迪的稿子刚刚发出去,那边,博纳的于东来到京城蓝带网吧。
网吧的一百多台机子,全被博纳包了。
现场除了烟味,还有大量噼里啪啦的打字声。
天涯、猫扑、西祠胡同、水木清华、网谊、新琅、搜虎、榕树下等等,凡是热门社区,通通有专门的小组。
发一条帖子,五毛!
不过。
不是随便发什么都行,会有专门的稽查员检查,如果太敷衍,一毛钱都没有。
还要倒扣!
这些水军的任务,很简单。
发贴!
顶帖!
只顶那些符合宣发宗旨的贴子!
第一周,无论如何必须守住阵线,那些不符合宣发宗旨的贴子,全部沉下去!
旁观了一会,于东又出发前往下一站。
类似的‘水军大本营’,一共有五个!
六百人大军,三班倒,日夜发贴、顶帖,用六百人,营造出一种庞大的网络声量,一周总费不过三十多万。
便宜!
好用!
除了线上,线下主要票仓的报纸也是公关对象。
影评,发!
水军大法搅弄风云的同时,沈良也在带着刘晔、深田恭子进行路演。
每到一处,都有大量的影迷前呼后拥。
其中。
沈良的‘粉丝’最多。
过去这半年,《开端》仍在各大电视台热播,即便是重播,收视率也常常是同时段第一。
这部电视剧给他吸了不少粉。
至于那些城市文艺青年,粉他的更多。
……
三天后。
羊城。
刚刚参加完一场路演,沈良接到蒋德福的电话。
“师弟,你猜猜《束》的首日票房是多少?”
听到这喜气洋洋的语气,沈良大胆预测。
“300万?”
“不对,不对,再猜,再猜。”
“400万?”
“总不能是500万吧?”
“哈哈,虽不中,宜不远也。”
蒋德福哈哈一笑,道出真实数字。
“全国首日票房487万,单日第一!”
“其中,申海地区票房138万,在永华电影院,单日票房30万,打破了永华电影院的历史记录!”
487万?
这个数字,沈良已经很满意了。
虽然没能比过《手机》单日500万的记录,但《束》的主战场是小日子。
仅凭小日子的票房,《束》已经收回成本,还大赚特赚。
国内这边只是小甜点。
只要票房不是太拉胯,保住大导演的逼格,那就够了。
其实。
退一万万步,即便《束》票房拉跨,也不会影响沈良的地位。
老谋子拍的《我的父亲母亲》、《幸福时光》,一个票房800万,一个票房500万,影响什么了?
没有!
小成本电影,那是另外一套评价体系。
保住口碑的同时,不亏本就行。
《束》如果是在国内拍,顶天500万成本。
票房随便卖个几百万,dvd+电视台卖个1-200万,海外版权再卖几百万,无论如何都不会亏本。
票房小爆,沈良跑路演跑的更加起劲。
深田恭子每天也乐呵呵的。
天天跟情郎在一起,能不乐呵嘛。
《束》剧组的氛围欢快,《无间道3》和《手机》的制片方就没那么高兴了。
前者倒还好。
上映半个月,《无间道3》的盗版碟已经到处都是,票房潜力基本已经耗尽。
《手机》不一样。
《束》那487万票房,至少有100多万是从《手机》里抢去的。
特别是申海地区。
玛德。
黄金时间段《束》的排片率接近6成,是《手机》的一倍!
隔天。
华艺兄弟的王仲磊就在一场论坛会上,当着记者的面,发表了一段内涵满满的话。
“华夏电影市场正处在蓬勃发展期,我们始终相信良性竞争能促进产业进步。”
“但某些影片的排片量级与市场反馈存在微妙偏差,这让人不禁思考,观众的选择权是否被真正尊重了?”
如果只是单纯这句话,问题不会太大。
事后。
《信报》的一篇报道‘恰好’帮王仲磊补足了关键信息。
【据悉:《束般的恋爱》在申海地区的排片率超过六成……】
接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记者追到路演现场。
趁着路演提问环节,《华西都市报》直接挑拨。
“沈导,华艺兄弟的小王总在燕京影视论坛炮轰《束》的排片不合理,你有什么想跟他说的吗?”
“有这事吗?”
“有!”
旁边的坐地虎《蓉城商报》的记者跟着补充。
“他专门提了《束》申海地区排片超六成,说不合理,是强行干预的结果。”
“哦,那你帮我给他带句话吧。”
一听这话,《华西都市报》的记者立刻提笔。
火药味,来了!
“让他多去申海的电影院看看,到底是谁选择了排片。”
换成是其他人,沈良都懒得回应,但这个小王,一而再,再而三的跳。
不能忍!
听到前面这句,《华西都市报》的记者还有点失望,但紧跟而来的这句,立刻让他精神一振。
“如果华艺的宣发经费比较紧张,可以随时找我报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