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问世后,如果销量不俗,哥伦比亚不介意多点钱买版权。
几百万的版权费,跟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制作费相比,不值一提。
如果反响太差,那他们就放弃改编。
“剧情很完整。”
约莫一个小时后,苏珊抬头起来。
“故事也不错,我愿意接下委托创作工作。”
“好,那我们谈谈细节吧。”
苏珊·柯林斯本来就是《饥饿游戏》的原作者,交给她改编,沈良很放心。
但,想让马儿跑,那得让马儿吃草。
为了保证她的创作热情,沈良走的是共享版权的路子。
作为委托创作方,沈良只占51%的版权。
不过,作品各项衍生权的主控权,全在他的手里,苏珊·柯林斯只有小说版税的分红权,没有决策权。
什么《饥饿游戏》?
现在叫《时间游戏》!
赚了钱,苏珊·柯林斯还得感谢沈良!
至于自己写?
沈良没那个本事。
小说和剧本又不是一回事,何况,他也不懂老美图书市场的偏好。
很快。
敲定各种细节,律师确认合同没问题,双方又签了一份合同。
眼见两人谈好委托创作的事务,比尔·伯顿取出几份文书。
“沈,这是你要的《遗愿清单》和《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剧本,以及相对应的合同。”
“好,我看一下。”
合同是中英双份,沈良看中文合同,律师看英文合同。
《遗愿清单》的故事很简单,一个黑人汽车修工和一位白人亿万富豪,都得了绝症。
并且还住到同一个病房。
他们住的医院是亿万富翁开设的医院,富翁规定,一间病房必须要有两个床位。
然后。
两个身患绝症却身份地位悬殊的人,就住进了同一个房间。
富人有钱,却没有家人的关爱,维修工虽然没钱,却拥有一个深爱他的妻子和家庭。
慢慢地,富人对维修工产生了好奇。
偶然间,他发现了维修工的‘遗愿清单’。
接着,富人用自己的钞能力,让那些疯狂的构想一一实现。
在旅途中,两人都找到了人生中的真正意义。
前世,《遗愿清单》上映于07年,以4500万美元的成本,斩获1.75亿的票房。
算是一部很成功的剧情片。
但影评界的口碑普遍两极分化,夸的是主演,批评的是剧本。
沈良看过一条影评,评价的特别精髓。
【老年版小时代】
有钱就能完成遗愿。
题材一流,演技一流,编剧十八流。
沈良只买了剧本的改编权,很便宜,几万刀而已。
这部电影他不准备拍。
回头丢到公司的储备库,留给宁皓去拍,还是拍成喜剧片,正好给《疯狂》系列多添一部。
或许可以叫《疯狂的遗愿清单》?
片刻后,沈良拾起《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剧本。
这才是他要拍的电影。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和《我不是药神》类似。
同样是真实故事改编,同样是购买违规药品,同样药物代购,同样有病友群。
区别是一个是讲的是白血病,一个讲的是hiv。
一个是阿美莉卡故事,一个是华夏故事。
一个是生命对体制的控诉,一个是情理与法理的对立。
沈良准备用《达拉斯》来冲击一下奥斯卡。
当年《达拉斯》没能赢下奥斯卡最佳影片,不是什么质量问题,而是它跟《为奴十二年》装了档期。
奥斯卡也讲政治正确!
你什么《达拉斯》,能跟《为奴十二年》比吗?
就比不了!
黑命贵,懂不懂?
不过。
沈良短时间内并不准备拍。
就像冲击金棕榈一样,冲击奥斯卡,可不是电影好就行。
真正的战场在电影之外。
06年、08年,或者10年可能是不错的年份。
那几年都没有什么大热电影,也没有太政治正确的片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