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玄幻奇幻>华娱2001:叫我导演!> 第149章 《那些年》,出击!(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9章 《那些年》,出击!(求(2 / 2)

真踏马好使,换做是他,想破头也想不起这些招啊!

不过。

于东也意识到一点,这种方式,有点邪性。

不似正道。

就像是辟邪剑谱,可以用,但不能产生依赖。

人,不能总想着走捷径,也不能总想着走后门。

如果沈良知道于东此刻的想法,他一定会给于东竖起大拇指。

仅限前面那句!

后面那句,他严重不同意!

捷径怎么了?

后门怎么了?

一直走,一直爽!

……

申海。

忙完一天的工作,吴迪伸了个懒腰,接着,他低头瞧了一眼电脑右下角的时间。

5点45分。

到点了!

虽然到了下班时间,吴迪却没有离开公司,而是在工位上继续坐着。

反正回到出租屋也是闲着,去网吧上网一个小时要3、4块,与其去网吧上网,不如留在公司蹭网!

放眼望去,公司里蹭网的人还不少。

胆子小一点的,顶多逛逛论坛,水水帖子,胆大的那些人,直接玩起了游戏。

吴迪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胆子比较小,只敢逛逛天涯。

这里的坛友们藏龙卧虎,说话又好听,吴迪基本天天都会高强度刷贴。

照常登上账号,点进天涯杂谈板块,看到排在第一的贴子,吴迪心中一动。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追?

那些年?

点开。

【今天在电视台看到一支v叫《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名字好长,好像是最近要上映的一部电影。

看到男女主的互动让我想起一件事,1996年,我在燕京读大学,她在津门,我很喜欢她。

但一直不敢表白。

大学那会又特别穷。

平时就写写信,为了能见面,当时我疯狂接家教,每次存到钱,都会坐车去津门。

我还干过一件特别傻叉的事,把那些票根全留下来了,上次我老婆看到,还问我是怎么回事。

是的,我现在的老婆不是当时的她。

(回忆往事巴拉巴拉)

或许,每个人的青春都有一段遗憾吧,抹不去的白月光。

好了,不说了,老婆喊我吃饭了,有空再聊】

继续往下看,后面的回帖都是各种坛友的回忆。

【哈哈,我也想起自己干的傻事,偷偷练了半年的吉他,后来,没来得及演出,人家转学走了】

【……】

【卧槽,我刚刚去翻了一下当年的同学录,她竟然给我写了一首藏头诗,不说了,我要去追她!】

【……】

【楼主说的是这部电影吧?看了一下,剧情挺有意思的,竟然是高媛媛主演,之前完全没注意】

【……】

【我注意到了,周芷若好漂亮,这部电影一开始好像是在5月份上映,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延期了】

【……】

《那些年》?

从《那些年》的新琅专题回来,吴迪记住了这部电影。

想当初,他也有喜欢的女生,只是他是暗恋,没有表白过,或许对方连自己是谁都忘了吧?

对了,几号上映来着?

又点回去看了一眼。

7月8号?

周二?

下班去看看吧。

……

动感101电台。

“主持人您好,我想点歌。”

“朱先生,您好,您想点哪首歌?”

“李建唱的那首《那些年》,我想送给1997年高三三班的陶琳琳。”

“1997年?”

“对,她是我的初恋,现在我们分手了,我希望缅怀一下过去的那段光阴。”

“好的,一首《那些年》送给1997年的她。”

“又回到最初的起点/记忆中你青涩的脸……好想再回到那些年的时光/回到教室座位前后/故意讨你温柔的骂……”

听着广播里的歌,坐在出租车后排的胡杨,倏地神色一怔。

当年的她,现在还好吗?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全国各地的广播,每到点歌环节,十个里面至少有四五个点《那些年》。

很快。

《那些年》先后超越《看海》(周讯)、《布拉格广场》、《奔跑》、《边走边爱》、《坚持到底》、《我用什么把你留住》、《暗香》等歌曲,登顶多地音乐排行榜。

燕京第一!

申海第一!

羊城第一!

鹏城第一!

津门第一!

益州第一!

……

凡是主力票仓城市,《那些年》纷纷登顶!

这年头,歌曲的传播速度、效率,远远超过电影。

除了电台点播,各大v电台也轮番播放《那些年》的v。

说是v,不如说是电影预告片。

借着歌曲的东风,《那些年》电影闯入了大量75后、80后的视线。

每个人都有一段难忘的青春。

特别成长于90年代的80后,他们在物质上比上一代人更加富足,接收到的各种冲击也更多。

校园恋情?

屡见不鲜。

大多人的青春都有一个白月光。

6月底。

沈良从小日子归来。

“哈哈,师弟,你这个办法真是太吉尔牛了!”

首都机场,一见面,于东就送上一个热情的拥抱。

“申海联和、燕京新影联、浙省时代院线、粤省南方院线、川省太平洋院线,全在加订拷贝!”

“目前已经订出去140多个拷贝,等到上线,可能跟《小偷家族》的拷贝数量差不多。”

紧接着,在回去的路上,于东兴奋地介绍着‘水军大法’的威力。

水军这东西,其实不稀奇。

没有互联网之前,每当有专辑、书籍、电影上映,谁不钱找乐评人、影评人、文化记者吹一吹?

都吹!

但,主动去论坛发那种推广软文的却不多。

自己发贴,自己顶!

营造出一股非常‘热’的景象。

亲自操盘这一切的于东,太踏马佩服沈良了。

《那些年》的营销效果这么好,八成要归功在沈良身上。

八成中的一半是那个方案。

另外一半是《那些年》这首歌。

于东仔细复盘过,如果没有《那些年》这首歌,热度至少要少一半。

是的。

至少一半!

一首优秀的推广曲,太吉尔重要了!

唱片公司每年推出那么多歌,不是每首都能爆的!

师弟呢?

虽然写的不多,但写一首,爆一首!

《私奔》、《疯了》、《我用什么把你留住》、《那些年》,有一首算一首。

全爆了!

《开端》能有现在这么火,师弟写的那首歌,保底有个两三成的加持。

瞧瞧这周燕京音乐台的流行歌曲排行榜。

前十名,有两首是师弟写的!

一聊起歌,于东不由好奇道。

“师弟,最近有没有唱片公司联系你?”

“有几家,有让我出道的,也有找我邀歌的,不过,我都拒了。”

“也是。”

于东附和道:“还是电影重要,《时间游戏》的开机时间定了吗?”

“定了。”

好歹是投资人,沈良肯定要如实相告。

“初步定在8月底,或者9月初。”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