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
上个时空舅舅已经离世,再次看到老人,李哲心中唏嘘不已。
舅舅也是个苦命人,六十年代初娶了一个下乡女知青,也就是李哲舅妈,婚后生了一儿一女。
李哲舅妈娘家成分不好,六十年代末准备去香江投奔亲戚,舅妈想带着孩子和舅舅一起走,但李哲姥爷和姥娘不同意。
舅舅是个孝顺的人,在两个老人的哀求下心软了,担心自己走了没人照顾父母。
舅妈只能带着两个孩子离开,结果半路被李哲姥爷拦住了,她可以走,孩子不能走,一番掰扯舅妈带走了女儿,表哥王建军被抢回来了。
打那之后,一家四口天各一方,姥娘也找过媒人,想给舅舅再说个媳妇,但舅舅死活不同意,这么多年一个人带着孩子过。
直到舅舅去世,还牵挂着远赴香江的妻女,却始终未能再见。
一家人简单寒暄后,准备吃晚饭。
“今儿个人齐,咱们喝点好的,老二,把你买的汾酒拿出来,让你舅尝尝。”老李这话看似对儿子说,但李哲向来是个省心的,哪会知道汾酒放哪了。
所以,老李这话实际上是对王秀英说的,只是借儿子的口转达。
王荣生摆摆手,“别拿了,那酒太贵,我喝不惯,散酒就挺好的。”
李哲拿起酒桶,给众人倒满。
今早,李哲去代销店买了一只鸡和五斤散酒,以后家里用人,少不了酒肉。
李卫东、王建军、赵铁柱帮忙干活,肯定不会要工钱,他能做的就是让大家吃好喝好,在饮食上找补。
再一个他自己也嘴馋,上辈子是个无肉不欢的人,突然回到这个年代,这苦日子是真不习惯,一天不吃肉就不得劲。
王秀英招呼众人,“都尝尝鸡肉,这只鸡又大又肥,炖的老香了。”
老李带头,“来来,都动筷子。咱自家人,都别客气。”
李哲夹起一块带皮的鸡肉,吃了一口,又香又嫩,有嚼劲,确实好吃。
撂下筷子,老李提议大家端一个,一杯散酒下肚,这氛围就来了。
谈起了今天干活的事,李哲也借着这个机会,敬了大家一杯酒,感谢大家帮忙。
王荣生放下酒杯,顺势问道,“小哲,你爹娘都不同意建大棚,你到底是咋想的?”
“我就是想干点营生,多挣点钱,让家里人都过上好日子。”
“你想的不赖,可信用社的钱烫手,这个大棚也没人弄过,想没想过赔了咋办?”不等李哲回话,王荣生接着说,“要俺说,今年别整那么大,先造个百八十平米的暖棚,要是真能挣钱,明年再修个大的,咋样?”
王秀英忙接茬,“你舅说的在理,六百平的大棚花六千块钱,一百平的只要一千,哪怕赔了,咱使使劲也能还上。”她用胳膊肘拱了拱丈夫,“老李,你说哩。”
老李撂下筷子,点点头,“是这么个理。”
李哲想了想说道,“舅,你说的办法,我也想过。
但这种办法适用于成熟行业,比如说开饭馆,先干个小的,有经验了,再开大饭店。
蔬菜大棚是个新行业,以前没人做过,有风险,也有红利,红利期做的越大,挣钱越多;等红利期过了,也就能赚个辛苦费。”
王秀英道,“啥红利不红利的,不就是晚一年吗?”
“娘,卖玉米的事您忘了?你今儿个能卖,人家明儿个也能卖。一天时间市场就能大变样,何况是一年。
种蔬菜大棚是个技术活,可也不是就我一个人会,今年我种大棚赚钱了,明年肯定有人跟着种,那又是一个价……能不能成事就看今年了。”李哲不会只种一亩蔬菜大棚,只要能搞到钱,他就会扩大规模。
王荣生看着眉宇间与自己有几分神似的外甥,仿佛想起了年轻的自己,“打定主意了?”
李哲认真的说,“定了。”
“哪怕你爹娘反对,你也要干?”
“舅,人这一辈子机会不多,能遇到是我的福气,不管是赔是赚,至少我奋斗过,我认。”
“赔了也不后悔?”
“不后悔。”
王荣生捏着酒盅滋溜了一口,“你比舅主意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