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都市言情>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3章 薅羊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 薅羊毛(1 / 2)

晚上九点。

李哲一个人躺在西屋,白天晒了一整天,屋里热气还没散去,根本睡不着。

李哲想起了上辈子的人生。

大雨冲塌老宅,父亲意外离世,李哲、母亲和妹妹搬到了大哥家暂住。

大哥是个孝顺的,大嫂对他和妹妹也不错,唯独跟母亲不对眼,两人经常拌嘴、吵架。

李哲四处借钱,盖了新房,才从大哥家搬了出来。

那几年,家里的日子不好过,李哲的婚事也耽搁了,村里比他小几岁的姑娘都当娘了;长得丑的,他又不乐意,高不成低不就。

后来,他也找过人搭伙过日子,但终究不是一条心。五十多岁还是个光棍汉,连个孩子也没有。

起初他还有些遗憾,后来想明白了,自己日子都没过明白,有了孩子也是跟着受苦,何必呢?

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也挺好。

用两个字总结他上辈子的人生,拧巴。

一个字总结,穷。

家里的土坯房比父亲岁数都大,但凡家里有钱,早盖新房了,父亲也不会因为暴雨冲塌土坯房身亡。

三兄妹日子过得也不顺,哥哥和妹妹要是混出头了,也不会看着李哲一直打光棍。

都不容易。

他现在只想赚钱,让自己和家人过好日子。

李哲没啥大本事,就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种的好,这项技术现在处于空白期,只要抓住这个机会,就相当于站在风口上。

唯一的困难就是启动资金。他没钱,家里也紧巴。

上辈子,李哲是2001年建造的蔬菜大棚,当时手里也没钱,李哲跟亲戚借了几千,剩下的实在凑不出来,还是村支书帮忙去信用社贷款。

想到贷款,李哲回忆起一件事。

八十年代,国家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每年划拨一定数额无息贷款,到期只还本金。这种好事后世想都不敢想。

但这个年代人们信息闭塞、思想守旧,大多数人都不敢贷款,担心到期还不上。

少数胆大的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空手赚取人生第一桶金,招工、办厂、盖楼,成为农村第一批致富的人。

上辈子,李哲就是个普通人,啥好事都没赶上,总是机遇过了才知道。现在赶上了国家福利,自然要薅一波羊毛,启动资金不就来了。

李哲从炕上爬起来,打开灯,草拟了一份大棚蔬菜贷款申请书。

其中,主要提到三个方面,第一是消费人群。

李哲家在冀州省廊方市,与京城相邻。李哲可以将蔬菜卖到京城,那里有巨大的消费人群,不担心卖不上价格。

第二是行业前景。

京城人口已经超过千万,这里聚集着全国的精英,这些人有足够消费能力,对于冬季蔬菜有巨大的需求。蔬菜大棚的规模会越来越大,也能带动更多农户贷款。

第三是政策方面。

农业部提出了‘菜篮子计划’工程,鼓励各地提高蔬菜种植技术、增加蔬菜产量,解决市场供需短缺,解决老百姓吃菜难的问题。

蔬菜大棚是在响应政府号召,完全符合贷款政策。李哲唯一拿不准的是,信用社能批多少贷款额度。

他希望能多贷一些钱,多建造几个蔬菜大棚,收益也能翻倍。

一想到自己能成为大棚蔬菜的先驱,解决老百姓吃菜问题的带头人,李哲感觉干劲十足,脑子里不时的蹦出一些想法,半夜都睡不着。

……

东屋。

王秀英隐约能从门缝里看到一丝亮光,抱怨道,“败家玩意儿,电灯泡子当油灯使唤呢。”

老李翻了个身,“孩子大了,别管了。”

“你出电费,俺就不管了,这不是钱呀。”王秀英哼了一声,见丈夫不搭理自己,用胳膊肘碰碰他,“老二说那个蔬菜大棚,你觉得咋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