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穿越历史>这野史,怎么全成真了?> 第35章:谁不让我种地,我们就把他种地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章:谁不让我种地,我们就把他种地里(1 / 2)

书写完,看向台下的学子们,李时珍开口:“这三行,先后顺序是。”

“1:科学技术——”

“2:优秀人才——”

“3:技术创新——”

“仔细看完这三段话,给你们点思考的时间;若还不明白的话;那么各位其实也不用再上我的课。”

“我也不对你们抱有任何的希望了!”

看着黑板上的三行字。

学子们越看越心惊!

确实,格物技术是提高生产力的唯一标准。

只有整个大明的格物技术水平上升,便能给老百姓带来更多便利,大明也就更全面!

原本需要海量人力的工程,现在只需要很少很少的人;未来有一日,甚至完全可以无需用人力;完全让器械自行工作。

而优秀人才,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不仅治国人才,军伍人才、工部人才。

但凡是人才,那就有其用武之地,知识没有贵贱;只有犯贱的部分文臣把格物视为奇技淫巧;怕威胁到儒家。

最后【技术创新】四字,虽对学子们来说第一次见。

但依旧能够理解。

每一次技术的创新,都能为社稷带来更好的动力。

原本用青铜器作战的军伍,后来变成铁器。

当青铜器与铁器硬碰硬,青铜器立马就断;拥有铁器的队伍赢多负少。

简单的三行字,直接道清了整个大明的未来规划的运转轨迹!

李时珍还不知道,学子们此刻都已经明白了。

但紧跟其后的是:无力感。

每位学子脸上浮现出激动且无力的苍白虚弱感。

就算知道,那又能改变什么呢?

此时,室外。

夫子们也在侃侃而谈。

“李先生说的科学,也就是格物对吧?”

“是的,格物是第一生产力;从古至今,从骨器到钢铁;这个过程就是格物的进步。”

“格物是提高社稷...”

突然间,苏岳县令双眼放光,“我或许知道这个。”

此话一出,院长,常斌,赵才等人纷纷望了过去。

苏岳开口解释:“从骨器到钢铁,这个过程是格物的进步的过程。”

“原本我们无法用骨器去开采山石;但当该器材得到更新变成铁器后;我们就有办法开采山石。”

“然后再运用到农业里;我们以前用的是直犁;但那样效率又特别慢;之后到了唐朝变成了曲辕犁,让一头牛就能开垦更多良田。”

“还有航海上,我们人类以前无法在海面上行驶远距离,迷失方向之类;海的另一边,许多事情都无法被我们所看见。”

“到了现在,出现更好的司南,尤其是郑和下西洋时,我们能够制造更多的大船,也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还有之前院长跟我在亭中聊过,他说李先生创造了一种用水蒸气就能推动的小型机器,轻而易举就能推动大石块,那叫【蒸汽机】,是水蒸气的力量,能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种种的一切,都表明;格物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学科。”

“像那【蒸汽机】就是【格物技术】的表现,或【科学技术】。”

“开发出【蒸汽机】的李时珍先生,也被叫作【优秀人才】。”

“从直犁到曲辕犁,就叫【技术创新】。”

“然后,根据这个再往下推一番。”

“【蒸汽机】还能变成什么更先进的器械呢?”

“【曲辕犁】还能变成什么更先进的器械呢?”

“一切的一切,都还能变成什么更先进的器械呢?”

“当一切都变得更加厉害,那么这个国家的生产力自然会大大提高;百姓饿肚子,根本不会!”

“甚至还可以想一想,这完全,就是:【天下大同】啊!”

这些话一出,院长,常斌、等一种夫子们都恍然大悟!

吴院长倒吸一口凉气,“是这个理啊;这一切都是【进步】,符合了科学技术,优秀人才、技术创新;天下大同指日可待啊!”

常斌却一脸深思,“这个事情,其实在春秋战国,秦朝时期就有体现;诸子百家;只是惋惜的是——朝廷一直都不注重诸子百家;只有李先生看见了他们的百家争鸣之处。”

“天下大同原本我认为是奢望,但现在李先生在仙神的帮助下,教导了我们正确的未来天下大同的规划。”

“我愿称为【1年规划】,【2年规划】,甚至【5年规划】。”

“第一个规划:大明下场与富商争利,开始捞钱,把一些行业收为国有;捞足够的钱,再用于民,开启全民民智。”

“第二个规划:开启民智后,再更新蒸汽机,造速度更快的船,去海外寻找高产种子;带回来。”

“第一第二个规划可以同步实施,消耗更短的时间!”

“第三个规划:带回来后,推广种子,先让百姓吃饱肚子,让天下稳定。”

“第四个规划:民智开启差不多后,便从百姓中挑选人才;大规模的挑,而不是科举制的寥寥数人;尤其要重【格物】而不是【治国】;毕竟【治国】对于李先生教授我们的来自仙神的知识来说——治国真的太简单了!”

“第五个规划:国家将会进入高速发展的路子,到时候等器械代替农业的时候,人力就不需要消耗太多去务农,到时候可以免去全部农业赋税;让百姓不必饿肚子。”

“第六个规划:百年规划,在一百年内,让我们的农业文明转变为...【机械文明】,让一切都由【机械】来驱动。”

“...”

听着常斌激动的滔滔不绝,一旁院长,苏岳,赵才等夫子们全都陷入了美妙的遐想。

未来描写的美景实在是太令人神往了!

总感觉在有生之年便能办到。

同时,煽动性的力量极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