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雄勇猛异常,他率领的军队更是战斗力惊人。孙坚和鲍信这两路兵马,在与华雄的交锋中均遭惨败,损失惨重。华雄乘胜追击,如入无人之境,径直杀到了盟军的大营前,公然向盟军发起挑战。
袁绍见状,急忙召集各路诸侯商议应对之策。就在此时,刘备一行人也恰好赶到了盟军大营。刘备本是汉室宗亲,他听闻诸侯联军起兵讨董,便也想率领自己的部众前来助阵,为国家尽一份力。
然而,当他们来到营门时,却被一名小兵拦住了去路。小兵态度傲慢,对刘备等人不屑一顾,甚至还出言不逊。刘备心中虽然有些不快,但他并未与小兵计较,而是耐心地解释自己的来意。
正在这时,曹操恰好前来会盟。他远远地就看到了刘备等人被拦在门外,于是赶忙上前询问情况。得知刘备是来加入讨董联军的,却遭到如此冷遇,曹操心中不禁有些恼怒。
曹操看着眼前紧闭的大门,心中略有不快,他转头看向守门的士兵,高声问道:“为何不放他们进去?”
守门兵见曹操发问,赶忙上前一步,毕恭毕敬地回答道:“回曹公,袁盟主邀请的是十八路诸侯前来议事,而眼前这人虽自称汉室后裔,但实则是个无名小辈,并不在十八路诸侯的名单之中,所以按规定不得放入。”
曹操闻言,眉头微皱,他凝视着守门兵,缓声道:“你又怎知今日的无名之辈,来日不会名震天下呢?若是有朝一日,他们果真声名远扬,威震四海,你难道就不会为今日的行为而懊悔不已,追悔莫及吗?”
守门兵被曹操的一番话震慑住了,他额头上冷汗涔涔,连忙躬身道:“曹公所言极是,曹公所言极是。”
曹操见状,也不再与他纠缠,转身带着刘备走进了大营。进入大营后,曹操才得知刘备如今在公孙瓒帐下做事。
不一会儿,十八路诸侯陆续到齐,众人齐聚一堂,气氛凝重。袁绍心急如焚地在营帐中踱步,口中不停地念叨:“华雄就在外面叫阵,谁能去破敌啊?谁能去破敌啊?”
正当众人面面相觑,无人应答之时,一员小将突然站了出来,高声喊道:“小将愿往!”
袁绍闻言,如释重负,他定睛一看,原来是俞涉,当即喜道:“好!”
小将出阵,众人皆拭目以待,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一会儿,传令兵便面色惨白地飞奔而来,口中高呼:“报!俞涉与华雄交战不过三合,便已被华雄斩杀!”
这一噩耗犹如晴天霹雳,在场众人无不大惊失色。袁绍更是震惊得从座位上猛地站起,满脸难以置信的神色。
他虽然早知华雄实力非凡,但绝未料到其竟然如此厉害,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斩杀己方将领。
此时,刘备正随北平太守公孙瓒一同参与本次讨董盟军。他身后的关羽闻听此讯,不禁热血沸腾,跃跃欲试,似欲亲自出马挑战华雄。
然而,刘备见状,连忙伸手拦住关羽,示意他稍安勿躁。
就在众人惊愕之际,冀州牧韩馥突然站起身来,朗声道:“盟主莫慌,我有上将潘凤,定能斩杀华雄!”
袁绍闻言,心中稍安,忙道:“如此甚好,快快传潘将军出战!”
只见潘凤应声而出,威风凛凛地立于阵前。他身高八尺,虎背熊腰,一脸虬髯,气势威猛。
“末将领命!”潘凤高声应道,随即吩咐手下小兵取来他的兵器。
不多时,几个小兵抬着一柄看起来极为沉重的战斧来到阵前。这战斧通体漆黑,刃口闪烁着寒光,显然是一件绝世神兵。
众人见状,皆惊叹不已,心想如此神兵,配上潘凤这般猛将,此战必能取胜。
潘凤嘴角微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他伸出一只手,轻而易举地将那柄战斧举过头顶,仿佛这战斧在他手中轻若无物。
诸侯们见状,更是信心倍增,纷纷欢呼起来,都觉得此战胜券在握。
然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没过多久,那传令兵却又一脸沮丧地跑了回来,口中高呼:“报盟主,潘凤将军也……也被华雄斩了!”
十八路诸侯听闻此言,皆是惊愕不已,仿佛被一道晴天霹雳击中一般,一个个瞠目结舌,满脸写着难以置信。
袁绍端坐在盟主宝座之上,一脸惋惜地叹息道:“可惜啊,我那两位勇猛无敌的上将颜良、文丑未能及时赶到。若是他们其中一人在此,又岂会惧怕那华雄小儿!”
说罢,袁绍还轻轻摇头,似乎对这一局面深感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