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章 巨大反响(2 / 2)

“他的歌词里,除了有鲜衣怒马少年时,更多是充满了人文精神。他的一部分歌曲和歌词,从某种程度来讲,已经脱离了流行音乐的范畴,进入一个更高的文化层面,所以什么年龄段的人听他的歌,都能感受不同。”

“杨克俭(二兴)对华语流行音乐发展的贡献和影响力,堪称当代华人音乐的领军人物,他创造了内地流行音乐的一个历史阶段。”

“娓娓道来的歌词里,藏着相同的岁月,却发生着不同的故事,我更愿意理解他为一个时代的代言人物,让大家在想到这个时代的时候就想起他。”

“一个年仅十岁的殿堂级写歌者,但站在台上唱歌的样子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那么陶醉,那么有感染力!我看见现场的人一直在跟唱,氛围特别好。创作能力方面,至少目前为止,内地的音乐市场,他写歌的成就无人能及。”

“属于这个时代但又超出这个时代的音乐奇才,他是第一个赋予作品除了好听之外的另一层含义的人,他的愤怒并不是对谁倾诉,而是在向天公呐喊。”

“你能从中捕捉到时代的脉络,人文的气息,历史的思考。”

......

听到这些的时候,二兴已经身在春城了。

他是年初一的上午就坐上了返程的火车,并在第二天就出现在了吊顶子山的姥姥家。

董娟的电话追到了徐家坎子村的大队部,据说是铁路文工团帮着凑齐这些相关报纸杂志的。

接到电话前,他正跟二姨、三姨家的表哥表弟们,蹬着王传文的“三蹦子”,来回运雪堆雪人呢。

今年的过年期间雪势并不大,但他这一辈的孩子们已经习惯了类似的堆雪人游戏,这个时候的他身上,没有了一点大人般的沉稳劲儿。

爷爷在小年之前就赶回来了,据说还是搭乘部队顺道的飞机,算是这辈子头一回享受到了飞机的滋味。

接过电话回到家的二兴,刚好听到爷爷正跟大家伙儿谈论乘机感受呢。

“很失望,一点儿也不舒服,不仅全程需要双手拉着护绳,用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刺耳的动静也忒大,震得脑仁疼!”

进门的二兴哈哈大笑:“您老是乘坐的军用飞机,就别讲究舒适性了,等以后我再长大了些,咱们去坐真正的客机,听说舒服着呢!”

王传文把他招来身边:“大孙子的好意我领了,可惜爷爷不可能活到那个岁数。这一次能坐上飞机我已经很满足了,而且在吴家铺机场降落的时候,爷爷可风光了,不仅机场的人在列队迎接,你二姨村子里的人也在沟那边围观,小生子还挤在人群里喊我呢!”

吴家铺距离吊顶子山只有三站地,二姨就嫁到了当地的林家湾村。

“我看见爷爷了,身上披着军大衣下来的,可惜我一通狂喊,爷爷也没听到!”听到提到自己,今年已经八岁的小生子赶紧表现自己。

几年前他摔断的腿,还是落下了毛病,平常的走路看不出来,而且据说腿里的钢钉要到几年后才能取出来。

吴家铺有个当年鬼子兵为侵略华国的需要而建的小型机场,现在成了专用的军用机场,更多是用来训练飞行员的。

大兴的上一世曾在那里当了三年武警,这一世估计大概率不会发生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