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穿越历史>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240章 二袁争霸的时代已成过去,如今是齐魏相争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0章 二袁争霸的时代已成过去,如今是齐魏相争矣(2 / 2)

“今豫州收复,河北新归。”

“明公晋爵,方显朝廷厚待功臣。”

“彼辈见刘备称王得利,若明公不稍加隆崇,恐人心渐散。”

“此为安土固本,其利三也。”

曹操阵营同样面临了功绩攀升的封赏问题。

隔壁刘备称王之后,可是把手底下一干人给封了丞相、四方将军。

这谁看了不眼红啊?

郭嘉在为曹操分析完称公的好处之后,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曹操身上。

看他是什么反应。

果不其然,

曹操面临难色,背着手,蹙眉叹息道:

“奉孝之言虽善,然吾祖上世食汉禄。”

“岂可妄自尊大,破坏汉制?”

对领导察言观色,是每一位属下的入职必修课。

众人见曹操这个反应,顿时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

程昱率先接话道:

“丞相!”

“霍光辅政,亦加殊礼。”

“今刘备猖獗,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制!”

夏侯更是砰然拍案,朗声说道:

“兄长莫要推辞,以兄之功盖寰宇,早当晋位!”

赵俨更是直接拜伏于地,大呼:

“请明公为社稷计!进位魏公。”

曹操被逼至墙角,颓然落座:

“诸君……皆欲陷吾于不义耶?”

“若操今日受公位,来日史笔如刀……”

话音渐低,竟似哽咽。

曹洪猛然出列,甲叶铿锵:

“丞相!俺是个粗人。”

“只知刘备那厮称王之时,可从未想过什么史笔如刀!”

众人齐声劝勉,忽有侍从疾步入内:

“报!荆州刘表遣使送礼,贺……贺刘备称王!”

堂内登时死寂,鸦雀无声。

曹操缓缓转身,眼中寒光乍现,问:

“还有谁为刘备称贺?”

“……这,有江东孙权,丹阳太守袁胤,庐陵太守华歆,豫章太守太史慈。”

“幽州牧焦触,护乌桓校尉阎柔。”

“护高句骊校尉刘晔,北戍校尉张绣。”

“并州牧马超,豫州刺史郭贡,陈王刘宠。”

“……哦对!还有、还有天子,天子也遣人去贺刘备称王了。”

什么!?

曹操脸色大变。

看看这祝贺的名单,不知道的还以为搁这儿报菜名呢。

虽然这里面有大半的人,本就是刘备的人。

但刘表、孙权也遣人前去祝贺,这对曹操来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好……好一个刘景升,好一个孙仲谋!”

曹操突然仰天大笑:

“诸君听见否?”

“这天下诸侯,已经当曹某是懦夫了!”

郭嘉见此,急忙示意众人下拜,喊道:

“请丞相为社稷计,进位魏公!”

曹操闭起双目,良久才缓缓道:

“既然诸君执意相请……唉,孤从众便是。”

屏风后一史官停笔踌躇,犹豫良久,终写下:

“群臣固请,公乃受命。”

曹操既决定称魏公,又高呼一声:

“……孔璋。”

话落,那名提笔写字的史官应声出列。

“丞相,臣在!”

众视之,乃陈琳也。

袁绍覆灭之后,如袁术一般,大量的政治遗产被曹操。刘备两人瓜分。

但由于刘备与袁氏有姻亲关系,大多袁氏旧臣依附于了刘备。

曹操只拿到了极少数。

陈琳已经算是投靠自己里面人中,能力中上的了。

曹操欣赏陈琳的文才,将之用为主记。

“汝即刻替我拟一道表文,进位魏公一事,吾当奏明天子。”

“……遵命。”

很快,陈琳替曹操拟好了表文,交给曹操过目。

曹操微作删改,便差人发往陈都朝廷。

颍川由于毗邻陈地,所以使者没用多久便赶到。

将表文献上,刘协览之,其书略曰:

“臣操诚惶诚恐,顿首再拜,谨奏陛下——”

“臣本谯县愚钝,蒙先帝简拔,委以腹心之任。”

“自董卓乱政以来,臣持三尺剑,卫社稷,安黎元,未尝敢有丝毫懈怠。”

“今海内未靖,四方多事,臣不得不昧死陈情。”

“一则,正名分以安社稷。”

“刘备以疏宗称王,祸乱名器,臣若仍居丞相之位,何以正纲常?”

“二则,慑不臣以固皇基。”

“孙权据江东,刘表拥荆楚,皆观望朝廷威仪。”

“非公爵之尊,不足震慑奸雄。”

“三则,酬将士以励忠勇。”

“前岁平冀州,去岁定关中。”

“诸将功高,宜有封赏之阶。”

“臣请陛下,赐臣魏公之位,许开府邺城。”

“臣仍领丞相之位,辅弼陛下。”

“岁贡如旧,以奉朝廷。”

“伏惟陛下圣鉴。”

——丞相臣操谨奏。

刘协览毕表文,大惊失色,颤声道:

“……曹爱卿终负朕矣!”

自刘备称王以来,刘协对曹操其实还抱有一定希望。

主要是因为曹操确实是有迎驾之功,同时由于是“二臣奉帝”。

所以曹操也没有像历史上那样跋扈,刘协对他自然不会有太大的抵触。

可当见着曹操上奏的表文,请求进位魏公之时。

刘协那最后一丝希望终于破碎。

原来,从始至终,他都只是众诸侯的一枚棋子罢了。

曹操,刘备就像是两座大山一样,狠狠地压在刘协身上。

任凭刘协如何努力,都休想将之搬动。

“……呼。”

刘协深吸了一口气,反倒笑了:

“准奏!”

“曹爱卿,于国家社稷有功,理当封魏公。”

“准许其在邺城开府,建魏国。”

公爵是可以单独建国开府的。

所以说公爵虽比不得王,但放在大汉朝同样属于非常大逆不道。

一月不到,左边的邻居称公,右边的邻居称王。

你便能想象刘协此时是何种心情。

但刘协还是同意了曹操的请求。

他命御史大夫郗虑,持节去颍川策命曹操为公爵。

下朝之后,又命匠人为自己打造了一把鲁班锁。

将之佩戴在脖颈之上。

不论吃饭睡觉,都不肯再将之取下。

众人只道是刘协心思已不在国政之上,只想着玩乐。

但只有少数人心知,

鲁班锁,又名莫奈何。

陛下他这是认命了啊!

……

颍川,许县,曹府。

烛火摇曳,曹操独坐案前,指尖轻敲新铸的魏公大印,忽而低笑:

“……刘备……多谢尔这东风。”

他举盏向虚出一敬,酒液映出眸中寒光:

“孤倒要看看——”

“是你这‘齐王’的旗号响亮……”

“还是孤这‘奉诏讨逆’的剑锋更利!”

这时,屋外响起了敲门声。

下人报说是郭嘉求见。

曹操命之入内,郭嘉捧着一卷书走进房间。

向曹操拜道:

“……魏公,这是建国的草案。”

“请明公过目。”

曹操接过竹帛,目光快速浏览。

建立魏公国,毫无疑问是要在冀州的魏郡建国。

但这样一来,魏郡就太小了。

所以曹操决定把河内、东郡、赵国、常山、上党等郡,全部划到魏国去。

如此一来,魏国的地盘在地图上就显得很大了。

有人问,这样做有什么用?

用处就是,只要是在魏国范围之内,曹操就是那里绝对的皇帝老子。

魏国之土,魏国之民,皆是他曹操的私人财产。

那你问魏国之外呢?

答案当然是“归”刘协了,普天之下莫非汉土嘛。

包括刘备也是一样。

刘备建齐国,同样需要青州、冀州、徐州的领土单独划出来,建立齐国。

齐国之内,刘备是绝对的土皇帝。

齐国之外,领土名义上应该归属于“刘协”。

当然了,仅仅只是名义上而已。

不过建国的好处就是,曹刘以后不用再走形式了。

封国就是私人财产,老曹家、老刘家都可以世袭。

但王国之外,还是需要走一走过场。

不能因为你实力变强了,就整天把“我是反贼”四个字给写在脸上。

可你要说刘协真是一点权力都没有,那也不至于。

比如河东太守王邑,他曾带着印绶跑去许都见刘协。

刘协便安排他做了九卿之一的大司农,这是刘协自己任命的。

虽然刘协是傀儡,手上没多少实权。

可对一些虚职的任免权还是有的。

扩大魏国之后,曹操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迁都邺城。

这是一项重大决定。

颍川虽好,但战略纵深太差了。

直接被刘表顶着屁股,万一日后跟刘备打起来,刘表反水。

他水晶不马上炸了吗?

所以仅仅只是出于战略考量,曹操都要迁都去河北。

更别提邺城袁绍之前的治所,底蕴雄厚,富得流油。

这是其一。

其二的考量,则更显沉重。

那就是曹操想要摆脱颍川士人集团。

这也是为什么白天,他要把荀彧支走的原因。

诚然,荀彧帮他拉起了一套文官班底。

但曹操却也被这套班底给严重束缚了。

荀彧作为大股东,基本上说打哪就打哪。

这放在创业前期,对曹操有利。

但放在后期,对曹操而言就愈发掣肘了。

在打完袁绍之后,曹操也想明白了一个道理。

他的集团不能叫豫,必须叫魏!

豫是河南,魏是河北。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这些年他总算想明白了,本初兄为什么要带着荀谌、郭图到河北去创业了。

四世三公,接受的家庭教育就是不一样。

人家一开始就能想明白的问题,曹操至今才想通。

当年兖州士族为什么叛变?

曹操带着荀彧、郭嘉这些豫州人在兖州混,吃兖州的,用兖州的。

然后重用的士族子弟全是荀彧举荐的豫州人。

那兖州士族能开心吗?

身为州牧,一碗水都端不平。

人家本地人可不就得迎一个新军阀进来吗?

所以曹操自从迁都颍川之后,实力就开始暴增。

因为他用的都是豫州士族,直接给这帮士人忠诚度拉满。

他们帮自己兼并土地,垄断资源,提供兵源、粮源。

可曹操却发现,自己过度依赖这些士族,权力很有可能旁落。

他自己也有可能成为本地士族的傀儡。

你看看刘表,跟荆州四大世家斗得整天疑神疑鬼。

斗到最后,连自己的亲儿子都不相信了!

所以把政治中心北移,是曹操摆脱颍川集团控制的第一步。

他要扶持河北士族,来抗衡河南士族。

没错,

一路走来,曹操终究是活成了袁绍的样子。

他也终于能够理解袁绍的苦衷了。

“……文若回来了吗?”

曹操深吸一口气,心中五味杂陈。

“……昨日方回,令君他——”

郭嘉欲言又止,难得无话。

曹府外,

荀彧捧着的谏章终未递出,在月光下化作一声叹息。

……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